学校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医科大学卫生学校成都护士学校是国家卫生部直属的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华西卫校,学校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医科大学卫校。成都华西卫校,学校学科实力、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四川省卫校前列-华西卫生学校。院校,专业分类,省级文明单位。
四所附属医院/华西医科大学是全国规模*,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医院 ,拥有床位4300张。
是全国*卫生部部属妇女儿童医院,是西部地区历史最悠久,实力最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妇女儿童专科三甲医院,拥有床位466张。
是中国*口腔专科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享誉海内外,是国内外知名的口腔专科三甲医院 ,拥有床位200张、牙椅300张。
是全国*卫生部部属职业病医院,是西部地区的职业病患者的诊疗中心和四川省急性中毒救援医院 ,拥有床位400张。
2009年度四所附属医院门、急诊数量达4351960人次,出院人次180941,手术台次90515。
1910年 美国、英国、加拿大的5个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华西坝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合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 。采用当时牛津和多伦多大学的办学模式,目标建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
1910年3月11日 华西协合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初设文理教育三科。Joseph beech(美)出任校长。Beech在四川省当局和国民政府募得大洋万元(袁世凯捐资4000大洋),建校后在各方共募得资金400多万美元。
1912年 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分别举办了华大学舍建筑设计大赛,英国建筑大师弗烈特·荣杜易设计了现在属于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华西坝建筑群。
1914年 开设医科,H.L.Canright(美)出任首任院长。将仁济、存仁医院作为教学医院。
1917年 在Ashely Woodward Lindsay(加)主导下开设牙科系,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
1920年 开始向少数优秀毕业生同时授予华西协合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24年 开始招收女学生,成为四川女子高等教育的开端,也率先在西部实现了男女合校。
1927年 医牙合并为八年制医牙学院。
1933年 华大获得国民政府批准的正式办学资格,学校教育主权归属中国人掌握,张凌高任校长。设文,理,医牙三学院,成为医牙为主文理并重的综合性大学。
1932年 开设药学系
1934年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正式接受华西协合大学为兄弟学校,授予医牙学院毕业生医学博士学位和牙学博士学位,授文学院和理学院毕业生文学士和理学士学位。
1936年 开设公共卫生学系
1937年 与内迁华西坝的中央大学医学院,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齐鲁大学联合办学,联合办医。成为成都历史上空前学术大师云集的开端。
1938年 组建“华大·中大·齐大联合医院”,抗战胜利后联合医院摘牌。
1942年 华大文学院院长罗忠恕在牛津大学提出一份中英文化合作计划,剑桥牛津相继成立中英文化交流委员会,东西文化学社在华西坝成立,一场对20世纪中国影响深远的文化交流由此发端。李约瑟,海明威,林语堂等人纷纷前来华西坝讲学交流,爱因斯坦,罗素等人纷纷致函表达沟通中西的愿望。
1946年 内迁高校复原,五大学联办落下帷幕。
1949年 解放前夕,华西协合大学已是1所包括文、理、 医、牙4个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设有26个系和2个专修科,7 所附属医院。其中创刊于1946年的《华大牙医学杂志》已发展成国际一流水准的口腔医学杂志。
1951年10月6日 人民政府正式收回华西协合大学,学校定名华西大学,刘承钊出任校长。
1952年 学校文理哲学院,社会学系民族学,藏品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划归四川大学;工学院划归成都工学院;农学院划归四川农学院;经济学系划归四川财经学院。
1953年 重庆大学医学类专业,山东医学院药学专业,浙江医学院卫生专业调入。学校更名为四川医学院。设医学、口腔、卫生、药学4 个系和1所综合性附属医院。
1978年 恢复招收研究生,并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医科院校。
1985年 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校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
1996年 通过211工程项目验收
1998年 成为首批211工程医学类院校。
2000年 与四川大学合并,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校址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