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校,机构设置。高校大学,教育网站,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学院概况。
办学成果/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学院全力推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社区化管理,注重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有国家奖学金、暨阳英才奖学金、校外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素质奖励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近几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12项国际奖项(其中国际金奖2项)、61项*奖项、242项省部级奖项;学生发表科研论文92篇,申请专利9项;通过“人才立交桥”,170名学生转入浙江农林大学学习;考上研究生214人、公务员95人、事业单位90人、村官40人,自主创业125人。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100余名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深造。学院培养了1万余名毕业生,近五年初次就业率达到93%以上,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学院与地方联合制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诸暨市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以建立一个联盟、共建一个园区、成立一个学院、推进一个平台、实施一项工程“五个一”计划为载体,构建校地合作长效机制,推进学院与诸暨市深度融合,与地方共建、共享、共赢;实施一辆文化直通车、一个暨阳红论坛、一支高水平篮球队、一批地域特色文化精品、一套志愿服务体系“五个一”文化工程,努力开展社会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学院正沿着“特色立院、创业兴院、创新强院”的发展道路,到2020年,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创业型独立学院。
2002年7月,学校调整学院管理体制,保留学院牌子,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学院对外联系等日常工作,学生根据专业划归到学校各相关学院(系)管理。
2004年,学校和浙江吴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学院,12月报教育部重新确认。
2005年7月,学校重新组建学院领导班子,同时设立办公室、教务部、学工部三个职能部门,从2004级学生开始由学院自行管理。
2006年3月,学校出台了《浙江林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天目学院独立办学的若干指导意见》,明确了学院独立办学的重大问题,将学校衣锦校区作为学院的独立校园。
2007年3月,学院取得独立法人资格和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2007年7月,成立生物环境系、工程技术系、园林艺术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系、公共基础课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等“五系一部一中心”七个教学单位。
2008年2月,教育部颁布《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26号令);5月,学校向浙江省教育厅上报《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五年过渡期规划》,学院开始规范设置工作。
从2008届学生开始,独立发放毕业文凭。
2009年12月,学校向浙江省教育厅上报《浙江林学院关于上报天目学院规范设置方案的报告》,根据省里的指导意见,学院立足临安现址选择剥离规范形式。
2010年6月,学院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
2011年8月,学校与诸暨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与诸暨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学院;9月,浙江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共同批复,同意学院迁建规范设置的请示,学院于2013年整体迁址诸暨办学。
2012年3月31日,学院新建工程奠基仪式在诸暨市暨阳街道侣东新村举行,学院新校区建设拉开序幕。
2012年4月,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学院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12年12月,学院印发《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开始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创业型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创业人才。
2013年8月底,学院完成从浙江省临安市整体迁址到诸暨市办学工作,9月7日在诸暨新校区正式开学。
2014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函批复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