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人民政府,历史文化,省政府信息。国务院文件,自然资源,国务院信息。
人口民族/普洱市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258.7万人,居住着26种民族,其中市居民族有汉、哈尼、拉祜、彝、佤、傣等14种,少数民族人口153.7万人,占总人口的59.4%。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上的有4个县,分别是澜沧、墨江、景东、景谷。人口最多的县是澜沧县,总人口49.97万人;人口最少的县是西盟县,总人口9.3万人。
由于各民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婚丧嫁娶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木鼓节、葫芦节、火把节、泼水节等各具特色的传统节日,形成了三道茶、三跺脚、跳秧歌、赕白象、扭股舞、芦笙舞、拉木鼓等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
彝族的民间器乐有吹管乐、弓弦乐、打击乐三类。亦作歌、舞、演唱伴奏用。
吹管乐:有长号、口弦、唢呐、笛子、芦笙、地芦秆、大嗡筒、小号等。芦笙多用作跳歌伴奏,有五管、七管、九管的,能吹奏五声音阶。长号声音宏亮,深沉,多在讨亲嫁女时起奏作“发号”。小号调子除伴舞外,在婚礼场中还可吹奏看板调、缺席调、迎亲调、送亲调、接客调;拜堂调等曲目。
弓弦乐:有大三弦、小三弦、月琴、四弦、二胡等。三弦弹奏技巧多为“滚”和“拨”,定弦多为四度五度定弦法。三弦曲目较多,有欢乐的,有哀愁的。流行的三弦曲目有:顺江边、二折一、翻身调、直歌、翻歌、趱歌、出门调、赶马调、三跺脚、三脚调等。
打击乐:有羊皮鼓、木鱼、磬、芒、大锣等。主要用作掌握节拍、段落和增添演奏气氛。
彝族民间舞蹈。普洱地区的彝族以跳望,亦称跳歌、打歌的舞蹈较为丰富,约有100余套路,全区各县均流行的有:闪闪歌、顺攒歌、小倒攒、大倒攒、直歌、猴子车磨、合脚歌、鸡勘歌、羊撕打、马四蹄、三跺脚、羊皮舞、三弦舞。江城县流行烟盒舞、七姑娘、嘟哩勒果勒、叶尼渴、四弦舞、拍拍手、阿曲色、跳神等。彝族舞蹈的特点是欢快、热闹。
葫芦节,拉祜语称“阿朋阿隆尼”,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十六、十七日三天。
“新米节”又称“尝新节”,拉祜语称“扎西长”;是拉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扩塔节,俗称拉祜年,是过年的节日,拉祜簇过年分大年和小年。大年是女人的年,小年是男人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