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了当年乾隆皇帝为其题下的“荣顺堂”,百年风雨,老饭店在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成就了今日的辉煌,沧海桑田,上海老饭店。上海老饭店创建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
本邦菜肴/上海老饭店砂锅大鱼头
花鲢鱼是江南地区一种生长很普通的淡水鱼。江浙华地的餐馆都有以花鲢鱼为原料制成的品种,如扬州的“拆烩大鱼头”是拆尽全部花鲢鱼头的头骨,加好汤烩烧流芡宽汁;溧阳的“沙河鱼头”是用天目湖水烧制天目湖产的花鲢鱼头,汤宽而色乳白、撒香菜,都各俱特色。
老饭店的“砂锅大鱼头”则是风味别俱的另外一种特色。当服务员将菜放在您桌上时,您见到砂锅中鱼头横卧,上面缀着嫩绿的青蒜叶,浅红呈相当浓度的汤汁映衬着因煎烧而油黄的鱼头,汤汁还在汩汨地微微翻动,此时你虽还末操筷动匙,却已闻到一股幽香且使人陶醉,而又说不上是何种物质散发出来的香气,这种说不上来的香气真会勾起您立即动手,尽快一尝其味的念头。一经品尝,更会令您胃口大开,吃了还想吃,即使您已有饱的感觉,但还是欲罢不能,再会来上一小浅碗细细地品尝,……慢慢的玩味……这就是老饭店砂锅大鱼头的特色魅力,食后真的会让您回味无穷。
蟹粉豆腐扣三丝
扣三丝是上海地区流传久远的地方名菜。所谓三丝,就是金华火腿丝,笋丝和熟的鸡脯丝;制作方法是:扣具内先放一只修切完整的水发香菇,再将火腿丝分成三份,呈三对角放入扣具,并使之紧贴具壁,剩下三个空挡中,二个放笋丝,另一个空挡放熟鸡脯丝,中间填入熟的腿肉丝,然后加适量调料和汤,上笼蒸透后,覆在汤碗中,冲入调好味的清鸡汤。
成品色泽艳丽,红白相间,故也被称作“金银扣三丝”,又因成菜其形成山,而被喻为金银堆积如山的吉利象征,旧时沪郊农村富裕人家的婚庆宴席上把扣三丝作为主菜,一是标榜筵席的档次,二是讨个吉祥富贵的好彩头;厨帮也只能制作精致的扣三丝来炫耀自己的技艺。
扣三丝历来是制作较高的品种,制作者不但要有精湛的刀功技术,还需要具备熟练的挑和技巧,操作十分繁复;选料也特别讲究,所以至今在供应上海菜的饭店里,能把“扣三丝”作为常规品种供应的单位并不多见。
老饭店不但拥有多位刀功技术和挑和技巧均属一流的技师,他们还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扣三丝”在选料、成熟、刀工、挑和、蒸制、制汤、器皿等方面的规范程序,从而保证了扣三丝的成菜质量,使“扣三丝”这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传统菜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成为集色、香、质、味、形一品的汤中之冠!
品牌形象/上海老饭店以*技师李伯荣领衔的厨师队伍力量雄厚,技艺高超。招牌菜肴有虾籽大乌参、红烧河鳗、扣三丝、油爆虾、糟钵头、八宝鸭、八宝辣酱等,经营上高中低档兼顾,不仅为来自各地的旅客送上了美味的上海菜肴,而且提供了优良的服务,满足了海外华人的情愫,同时也接待了外国元首等许多尊贵的客人。中外宾客在品谈之余无不赞叹不已。
百年风雨,沧海桑田,老饭店在数代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成就了注目的辉煌,成就了当年乾隆皇帝为其题下的“荣顺堂”。老饭店是上海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上海文化的熔炉,是上海这座世界之都的一扇窗口,也是“民族”于“现代”最有机的结合体。社会各界对老饭店的肯定,使老饭店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有信心,“上海老饭店”的金色招牌正在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秉着“经营餐饮文化”的理念,老饭店力争使其精诚的服务成为每一位顾客的一种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