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在境内汇流而得名,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入南海县;1960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1993年3月29日,三水撤县设市县级市;2003年12月,三水撤市设区,成为佛山市5个辖区之一。2003年1月8日,三水区挂牌成立。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三水区政府,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在境内汇流而得名。经国务院批准,三水区房价简报。三水人民政府,建置三水县。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三水。
城市规划/三水区佛山市三水区第十五届人大*次会议开幕,代区长陈英文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光伏太阳能、饮料等重点产业,鼓励扶持自主创新,描绘出三水产业发展路径;报告同时提出,建设精品宜居城市,三大片区发展,建设三水新城,打造南国水都,勾勒出三水城市建设的蓝图。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社会管理、富民计划等也成为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规划范围
三水新城位于三水的核心区域,控制区面积达128平方公里。依托云东海的优美环境、乐平的产业支撑和西南的城市功能,充分利用周边产业聚集区的辐射,从而带动整个三水的经济发展。以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为目标,全面开启新时代三水的新局面。
北江新区西南街道办事处计划连片改造东至口岸大道、西至工业大道、南至西河路及新溪油库一带、北至321国道、占地约2700多亩的旧厂房,将这片紧挨西南城区的旧厂房改造成商业、居住片区,并命名为“北江新区”。在本月初的调研中,市长刘悦伦对此大为肯定,认为值得全市推广。
应该说,相对三水新城,北江新区的建设更具有可行性和更易见成效。这片地方,空间阔、潜力大、价值高,经过历年历届政府的重点打造和房地产商的重金投入,已经颇具规模,初见成效,入住率不断提高,居住人员不断增多,已然成了三水经济的另外一个增长极。
规划范围
北江新区位于三水西部,东至口岸大道、西至工业大道、南至西河路及新溪油库一带、北至G321国道、占地约2700多亩的旧厂房。
三旧改造佛山旧城改造(指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改造)的改造模式主要分政府主导和土地权属人自行改造两种模式。其中,政府主导模式主要是指政府根据规划的需要,对片区进行连片改造整体开发。自行改造就是土地权属人有拆迁意愿,愿意自行改造,通过项目单位或者成立业主利益主体发起拆迁项目以完成开发的。
政府主导项目模式
政府主导的拆迁项目指的是在省市规划计划内,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法对计划用地范围进行改造开发的模式。除开对拆迁范围限定在“三旧”范围内,其他的手续和流程都是和传统拆迁相仿。
自行改造项目模式
土地权属人自行改造的模式指的是由土地权属人主动采取土地权属人自行改造的模式。在流程上需要有项目单位向拆迁办提交“三旧”改造申请,再通过各级审批,较后按照文件及文件批复执行操作。而项目申请主体(如业主委员会或居委会)需要在项目启动前,充分征询全体业主意见,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中涉及业主利益事项按有关规定进行表决,表决同意通过由申请主体向项目所属街道办提出改造申请。街道办事处再会同社区居委会及相关部门,确定改造用地范围,编制改造规划、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和实施计划,报区“三旧”改造协调领导小组联合审核,再上报区政府批准。
政府回应
三水新城以及北江新区的规划概念诞生后,佛山三水政府回应*不会因此而放弃三旧改造的政策。
地理环境/三水区三水区地形地貌复杂,有低山、岗地、平原、洼地等,在土地利用上具有多样性。三水区地形狭长,南北相距68km,东西相距30k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半丘陵区。西北部多为200~300m的低山高丘,*峰西平岭海拔591m。东部、中部、南部均为低壑丘陵台地,河涌纵横,土地肥沃;西北部为低山高丘,土壤母质为砂砾岩、变质砂岩、花岗岩及石灰石等,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分布于全区各地的丘陵区,均为砂岩、沙页岩、砾岩赤红壤等组成,约占24.4%。其余为泥沙冲积平原和河网地带,土地肥沃。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呈现出优美的山水交融的田园景致。
气候特征三水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雨充沛,但分布不均匀,时有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夏秋两季常受热带风暴(台风)影响,雷电灾害频繁,属雷暴盛发区。影响三水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早春的低温阴雨、夏季的台风、暴雨及强对流天气(强雷暴、大风、冰雹等);冬季的寒潮等。
气温:年平均气温为21.9℃。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7月份气温*。年极端*气温39.1℃(03.7.15);年极端*气温零下0.7℃(57.2.11)。
降水:年平均降水日数(≥0.1)154.3天。年平均降水量1682.8毫米(4-9月:占总雨量80%)。全年雨季分为两段:4—6月为前汛期,主要是锋面低槽带来的降水;7—9月为后汛期,主要是热带气旋、热带辐合带等引起的降水。
日照:全年日照总时数1721.7小时。一年中最长的日照时数是7月为218.7小时,最短是3月为65.5小时。
雷暴:三水是雷暴多发区,历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1天。
地理位置三水区位于北纬22度58分至23度34分,东经112度46分至113度02分。地处广东省中部,佛山市境西北部,珠佛山市三水区地图江三角洲西北端。总面积达874.22平方公里。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县,西南街道与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区人民政府驻地中心城区,东距广州市区30公里,东南距佛山市禅城区24公里。
地形地貌区域形状狭长,南北最长为68公里,东西最宽为30.1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高丘,*峰西平岭海拔591米,东南多冲积平原及低丘。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经勘查,三水区内矿产资源有石油(含油页岩)、天然气、煤、铁、钨、锌、铋、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岗石、石料)、盐、硫铁矿、磷、地下水、矿泉水、泥炭土(含黏土)、二氧化碳气等16种。还有一定储量的银矿1处、金矿多处。曾开采的矿产有石油(含油页岩)、煤、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岗石、石料)
资源分布
经勘查,矿产资源有石油(含油页岩)、天然气、煤、铁、钨、锌、铋、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岗石、石料)、盐、硫铁矿、磷、地下水、矿泉水、泥炭土(含黏土)、二氧化碳气等16种。还有一定品位,估算有一定储量的银矿1处、金矿多处。近年开发利用的矿产有水泥灰岩(含花岗岩、石料)、黏土、油页岩、矿泉水、膨润土、盐7种。开采量较大的矿区有乐平镇的盐矿、芦苞镇的上乐塘石矿、大塘镇的埠街石矿和虎北石矿等。
水资源和水文情况
境内河涌交错,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西江流经西南街道、白坭镇边境,北江从北至南纵贯大塘、芦苞、乐平、西南等镇(街道),并经思贤滘与西江相通。另流经区境内,长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西南涌、芦苞涌、漫水河、青岐涌、樵北涌、九曲河、左岸涌、大棉涌、刘寨引水涌、乐平涌等10条。全区主要江河西江、北江水质保持良好。硫铁矿、矿泉水。
三水区内野生动物原种类繁多,由于人口增加,荒山荒地不断开发,已日益减少。
兽类
建国后在六和镇山区多次发现老虎,当地民兵钟鉴清等于1952~1959年击毙2只,1962年击毙1只,后再无发现。此外,在县境北部山区有野猪、黄猄、豪猪、山猫、果子狸、猪狸、五间狸、七间狸、豹狸、松鼠、穿山甲等。县内各地均有田鼠、褐家鼠、蝙蝠。
禽类
候鸟主要有禾花雀、燕子、凫(又名野鸭、水鸭、蚬鸭。有绿翅鸭、扒口鸭、锡咀鸭、圆头鸭、关公鸭等)。其他有鹧鸪、鹌鹑、雉(又名山鸡。有花、白两种)、五更鸡(三趾鹌鹑)、画眉、喜鹊、乌鸦、白头翁、翠鸟、黄鹂(俗称黄莺)、鹰(有苍鹰、鱼鹰、尖咀花鹰、山崖鹰、低头鹰)、鸮(俗称猫头鹰)、杜鹃(又名子规、催归等)、草鸮(猴面鹰)、鸬鹚、大杜鹃(又名布谷)、鹤(有蓑衣鹤、夜游鹤、黄嘴白鹤、黑嘴白鹤)等。
鱼类
流经县境的西、北江水域鱼类品种繁多。主要有:嘉鱼(相传是向嘉庆皇帝的贡品,因而得名)、鳜鱼(又名桂花鱼、桂鱼)、鱼、鲈鱼(分白鲈、桂花鲈)、鳊鱼(又名鱼)、比目鱼(俗称挞沙、龙利)、凤鲚(即凤尾鱼)、草鱼(即鲩鱼。分白鲩、黑鲩)、三黎鱼、黄鱼、鲶鱼、锦鱼、鳙鱼(即大头鱼)、鲮鱼、鲫鱼、鲤鱼、笋壳鱼、鳝(分白鳝、黄鳝、黑鳝、龙鳝、花锦鳝)、和顺、坑娟、沉沙、立追、莎苏、泥鳅、山鲶鱼等。
节肢、两栖、爬行类
节肢动物有虾、蟹、蜈蚣(俗称百足)、蝎等。两栖动物有青蛙(俗称田鸡)、石蛤、蟾蜍等。爬行动物有龟、鳖(俗称水鱼)、蛇(有蟒蛇、金环蛇、银环蛇、蝮蛇、眼镜蛇、草花蛇、过树榕、三索线、青竹蛇、水蛇)、蜥蜴(俗称四脚蛇)、壁虎(俗称盐蛇)。软体动物有螺(分田螺、石螺)、蚌、蚬、蜗牛等。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俗称蜞乸)等。两栖类的有石蛙、泽蛙等。还有煎鲫鱼等特种动物。
昆虫类
主要有蜂、蝴蝶、蜻蜓、螳螂、蚱蜢、蟋蟀、萤火虫、蚊、苍蝇、金龟子(俗称搅花虫)、蜣螂(俗称牛屎龟、笨屎虫)、蚁(有红蚁、黑蚁、白蚁)、蟑螂(俗称曱凷)、蝉等。
野生植物树木
主要有:木棉、榕、樟、荷木、乌桕、苦楝、格木、柚、橄榄、马尾松、红楝子、垂柳、仁面子、无花果、黄牙果、山肺、鸭脚木等。
竹
主要有:簕竹、篱竹、篙竹。
药用植物
野生中药材主要有:海金沙、狗脊、骨碎补、淡竹叶、芦根、香附、水菖蒲、石菖蒲、广东狼毒(野芋头)、半夏、天门冬、土伏苓、草解(土太)、山药(淮山)、羌黄、莪术、郁金、草蔻(草扣仁)、石楠藤、榕树须、穿破石、五指毛桃、桑寄生、火炭母、地肤子、青葙子、倒扣草、茨实、宽根藤、荜澄茄、金樱子、金樱根、蛇泡勒、草决明、金钱草、皂角、葫芦茶(葫芦叶)、千斤拔(老鼠尾)、葛根、入地金牛、三丫苦、鸦胆子、苦楝皮、紫荆皮、岗梅根、救必应、毛冬青、无患根、铁包金、布楂叶、海桐皮(木棉树皮)、木棉花、山芝麻、半枫荷、红水葵、了哥王、天香炉、鸭脚树皮、蛇床子、紫花杜鹃、白花茶、马鞭草、五指金、半枝连、益母草、防风草、颠茄根、穿心莲、车前草、白花蛇舌草、杞子(山枝子)、络石藤、党参、半边莲、广东刘寄奴、田基黄、广东土牛藤(土牛七)、鹅不食草、苍耳子(粘头芒)、莶草(虾钳草)、旱莲草(白花蟛蜞菊)、九里明(千里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