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博物院,天一阁。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
旅游特色/天一阁博物馆为了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宁波市政府在天一阁附近的东园进行了改造扩建,建造了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一系列的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为参观者提供了个休想和观赏江南园林景色的场所。
书籍是记录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以藏书而着称于世的天一阁,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和利用天一阁收集的历史文献资料,多次拨专款用于天一阁的维修和扩建。同时,注意天一阁失散古籍的寻访、证购、收集工作。如今,天一阁藏书量已达30多万卷,比范钦的原藏书量增加了5倍,其中各种珍版善本8万多卷。众多的珍贵藏书,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纷纷来到天一阁,叩启这座知识宝库的大门。仅近几年来,天一阁博物馆就接待了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出版等单位1000馀家,接待中外学者3000馀人,海内外参观者52万人次。他们在这里辑录天文、地理、农业、水利、中医、中药、手工业、陶瓷制作和印刷技术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农民起义、民族发展、文学艺术和人物传记等社会科学史料,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1982年,天一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展历程/天一阁博物馆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回里后,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馀卷。
解放前1933年10月,重修天一阁委员会成立。公推陈宝麟为主席,下设总务、交际、工程、经济四组。
1947年2月,由社会各界共同组成的天一阁管理委员会成立,推定委员27人,其中俞济民为主任委员,陈佑华、周大烈为副主委,下设总务组、图书组、劝募组、会计组。
1949——1993年1949年5月,宁波解放,6月9日,宁波军管会文教部接管天一阁,在尊经阁内设古物陈列所。范鹿其任主任并负责兼管天一阁。
1951年9月,市文教局决定,将鄞县通志馆和文献委员会并入宁波古物陈列所(天一阁),马涯民被委为古物陈列所负责人。1959年4月,邱嗣斌任所长。
1960年2月,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天一阁成立,副市长周文祥兼主任。同年11月,虞逸仲任专职副主任。其办公机构和天一阁合署,邱嗣斌任办公室主任。市古物陈列所同时撤销。
1970年2月,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决定,撤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合并成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实际分两处工作。1971年7月,市委批准建立宁波市图书文物馆革命领导小组,方秉为组长。
1978年2月,省文化局批准成立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市文管会和市图书馆分别恢复建制。6月,天一阁建立独立机构,全称为“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9月,市委任命邱嗣斌为天一阁文物保管所所长。后蔡灿臻、骆兆平先后任所长。
1994年——至今1994年11月,市编委办公室批复市文化局,同意将宁波市博物馆并入天一阁,并更称“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人员定编35人,内设部门7个,办公室、基建办公室、研究室、藏品部、保卫部、群工部、古玩交易所。同时私人藏书楼伏跗室划归天一阁管理。1995年5月,市文化局任命孟建耀为天一阁博物馆馆长。1996年,人员编制增加到43人。1998年,成立中国地方志珍藏馆。2004年,天封塔、白云庄、鼓楼等外设文保点划归书馆管理,外设文保点增至5处。1998年5月,市文化局任命徐良雄为天一阁博物馆馆长。
2005年8月,市文化局任命虞浩旭为天一阁博物馆馆长。2007年5月,我馆内部机构设置调整为7个部门:办公室、保卫部、典藏研究部、社会教育部、陈列展览部、藏品修复部、文物保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