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校,教育网站,建言献策,安徽高校。重点实验室。学生工作,附属医院,智库,高校大学。
师资力量/安徽医科大学全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4837人,其中正高职称471人,副高职称778人,博士148 人,国家 " 百千万人才工程 " *、二层次人选5人,教育部骨干教师3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3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5人次,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76人次,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5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254人,教师中有46人次担任国家医药类本科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或编委,1996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模范称号23人。学校图书馆和各学院、各附属医院分馆藏书72万册,中外文印刷期刊及网络电子版期刊 20000余种,为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校园网联通*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
文化传统/安徽医科大学 校标图案主体由迎客松、蛇杖和阿拉伯数字“1926”等基本元素组合构成。图案呈圆形,图案内圆上弧为郭沫若所题的中文校名,下弧是安徽医科大学英文全称。其中迎客松代表学校位于安徽省,蛇杖代表学校的医学属性,1926是学校的建校时间。
“好学力行,造就良医”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分别于1933年和1934年为安徽医科大学前身———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师生的题辞。
“好学”、“力行”是古贤之言,出自《中庸》。“好学”是“致知”的必经之道,强调的是自觉;“力行”是“致知”的升华之本,倡导的是实践。好学并且力行,方能进入“致知”的“自由王国”。
“造就”、“良医”是两个通俗的现实话语,质朴无华。“造就”是锤炼的过程,是方法,上承“力行”并将“力行”具体化。
人才的造就有其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是自身修养,它以自觉即“好学”为其主,“力行”为其辅,主辅并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可称其为内因;客观是外在培育,以教育为其主,养成为其辅,“力行”既有教育的一面,又有养成的一面,它同社会环境,特别是学校环境融合在一起,构成通往“目标”的重要条件,此可称其为外因。主客观并进,内外因结合,就是目标“造就”过程。“良医”即医学教育的目标,是指道高德馨、学富术精的医生,他们应是是德才兼备的人类健康之卫士,当以人民利益为上,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神圣职业 。
求真、求精、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