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省属重点大学,历任领导,哈尔滨师范大学是黑龙江省*的一所科类比较齐全的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网站由100工作室设计制作。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校简介,是黑龙江省高等师范教育、高等艺术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和高校师资培训的中心。
学院设置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呼兰学院,是2002年6月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其前身是运行二十一年,积累丰厚办学经验的原黑龙江省属
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地处*三十年代左翼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哈尔滨市呼兰区(原呼兰县县城),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1970年10月建立的松花江地区“五七”师范学校,1972年6月更名的呼兰师范学校,以及1981年7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为呼兰师范专科学校。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93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64人,讲师100人。在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80人。学院设有中文系、政史系、英语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教育技术系、计算机系、艺术系、体育系、公共课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等十三个系(部)共二十一个专业。目前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7229人,其中本科生3788人、专科生3441人;此外还有各类函授生1021人。学院除立足在黑龙江省内招收本、专科学生外,从2003年起,学院开始在广东、福建、浙江、重庆、江西、湖南、湖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吉林等省(市、自治区)招生。学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合作办学已多年,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多年来,学校立足师范层次,发挥地域优势,贯彻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创造特色,推进升级的战略思路,使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学校的综合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黑龙江省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学校办学30年来,培养出的本、专科毕业生20000余名和中师毕业生5000余名遍及省内外,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各地教育教学骨干,尤其为我省教育事业的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总占地面积180000m 2,其中教学面积110000 m 2;总建筑面积180000 m 2,其中办公、教学科研、学生生活用房面积90000 m 2。学院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办学规范,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并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后,已经成为哈师大目前较具活力的现代化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是*成立最早的综合大学校属高等艺术学府。学院座落在艺术气息浓厚,素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哈尔滨冰雪节闻名中外,又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哈尔滨市。学院始建于1958年,她的前身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和60年代并入的哈尔滨艺术学院的音乐系。1985年成立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中,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唐学咏、王国忱、陈德义、张茂林、仇戴天、于忠海、尤端、程思三、岳道琏、汪立三、蒋祖馨、刘施任、周柱栓、丁顺训、钱正钧、王秀成、王微、林彦、鲁华、孙月池等教授在我院任教,并为艺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拥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以著名青年画家、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兼艺术学院院长)卢禹舜教授和青年音乐学家陶亚兵博士、设计家田卫平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270余名教师队伍(其中包括教授30人、副教授6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市级优秀专家1人),承担着黑龙江省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科研、创作、表演以及普通学校艺术专业师资和文艺界专门人才的培养等多项任务。他们不仅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一定的学术影响。
青年画家卢禹舜、 作曲家汪立三(名誉院长)、青年音乐家陶亚兵及高卉民、田卫平、戴克明、赵云龙、宫建华、周卫国、王晓东、王伟建、张子毅、郁正民、宋立权、刘晶心、吴岩、别正权、刘曼文、王喜山、纪连路、张泽国、王同君、孟宪德、李刚、姜虹、王冬梅、刘欣欣、张磊、张彤等专家学者曾多次应邀前往日本、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和参加国际性学术活动。成立学院17年来,艺术学院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及个人画集和作品集1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在*大赛中获奖项40余人次,在重大国际性创作、设计、表演大赛中获奖12人次。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目前,学院办学规模已达9个系,即音乐学科的音乐教育、声乐、键盘和管弦4个系,美术学科的美术教育、*画、油画3个系,艺术设计学科的装潢艺术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2个系;1个理论教研部;1个艺术研究所和1所附属艺术中专、1所艺术高中,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近3000余名;成人教育研究生174名,成人函授与自考本专科生4000多名,在校中专生高中生近3000余名,艺术学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音乐学、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之一。
美术学是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级重点学科,有着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卢禹舜教授的*山水画《神静八荒》 ,因其弘扬*北方精神,且标新立异,在全国第八届美展中一举夺魁。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部分作品获奖并在日本、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20余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展、联展,并被权威机构收藏,出版个人画集16部,合集30余部,并被纳入百年百画百名家之一,被列为跨世纪*画名家21人之一,被新闻界评为*画画坛青年四杰之一,2001年当选*画艺委会委员。2002年当选教育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当今花鸟画坛年轻主将高卉民教授的《塞北秋情》在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中获较高奖,被誉为花鸟画革新者。青年画家赵云龙教授的力作《初春的阳光》在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荣获金奖。此外,学院国画系主任宫建华、油画系主任王晓东以及青年画家刘曼文、王喜山等一批优秀教师均在国内艺术界有较大影响。近些年来,这支年轻的队伍在绘画、雕塑等领域荣获*奖项者达30余人次,被国内外艺术宫、馆及个人收藏作品逾千幅。
艺术设计学学科是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也是学院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第九届全国美展评委,副院长田卫平教授的著作《现代装饰艺术》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理论方面的空白,并应邀参加第三届亚冬会主会场壁画群设计制作和北京中华世纪坛壁画总体设计。在装潢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伟建教授和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张子毅教授的带领下,设计学科在平面艺术设计陶艺、漆画等专业取得长足进步,获国际大奖2次,获国内各级别比赛近70余项。
艺术学院音乐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现有近50名在读硕士研究生;被誉为*现代钢琴音乐代表作的钢琴组曲《东山魁夷画意》,是我院名誉院长、著名作曲家汪立三教授早在80年代时创作的精品,曾获*钢琴及室内乐作品大赛一等奖。他的管弦乐作品《叙事曲》又在第25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首演,并获得专家及同行的广泛赞誉。青年手风琴演奏家王宏宇副教授、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冬梅教授分别荣获俄罗斯国家音乐家大赛和第13届维尔维耶国际声乐比赛的三等奖和特别奖。学院学生交响乐团是国内同类院校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交响乐团, 2000年由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25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以交响乐、民族管弦乐、舞蹈、学生综合音乐会、综合音乐会5个专场的规模参加此次盛会,充分展示了艺术学院学术水平,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德国、芬兰、俄罗斯、日本、韩国多名音乐家来学院讲学、执棒、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艺术学院音乐学科在国内和国际学术领域已引起广泛关注。
哈师大艺术学院,虽然地处祖国边陲,但肥沃的黑土地却为她培育了一支有着深厚底蕴的、实力雄厚的高水平艺术师资队伍。多年来,他们魂系北大荒,情散黑土地,不仅为黑龙江省培养了大批艺术师资,也为全国输送了大量艺术人才。迄今,毕业生中有6人获全国优秀教师殊荣;1人获全国十佳优秀教师称号;9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成为省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这沉甸甸的硕果后面,无不浸透着辛勤的汗水。
今天的哈师大艺术学院,在办学规模上,可以骄傲地说,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是一流的。在办学的条件与设施上也是一流的。目前,不仅拥有3栋1万5千平方米的教学用房,而且还有国内一流的、可容纳600余人的音乐厅,可展出近百幅画的美术馆;不仅拥有双管建制的交响乐团,还有着一支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旋律的民族管弦乐团。
今天的哈师大艺术学院,已经进入了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学院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亲切关怀下,在哈师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正以雄健的步伐、崭新的姿态拥抱新的世纪。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由数学系、信息科学系、计算机科学系、系统科学研究所组成。开设由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广告设计四个本科专业。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36人,讲师与高级工程师22人;其中*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人,享受省政府津贴4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8人,拥有博士后教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25人。
该院拥有建筑面积19000多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综合大楼,试验设备齐全,总价值1000余万元,拥有计算机应用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CAI实验室、计算机辅助教育实验室、硬件实验室、软件实验室、多媒体等14个实验室,还有研究生专用机房。现有本科生2300余人,研究生45人;有数学、计算机、电子信息及网络等中外期刊80余种,共藏书万余册。
外国语学院是由英语系、俄语系、日语系和大学外语教研部组成。设有英语、俄语和日语三个专业,为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的外语教师和其它部门的外语专门人才。英语语言文学和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0人,讲师40人,具有副高职称的各类教辅人员2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再读博士生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28人,在读硕士生25人。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49人,研究生32人,英语教育硕士60余人。2003年外国语学院将在新校区拥有建筑面积为14000多平方米的专用教学科研综合大楼。目前拥有10个现代化的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供全院学生使用。有研究生专用电脑机房,有四个专用图书资料阅览室,有各类图书142000册,各种中外期刊114种。
外国语学院重视教学,要求严格,学风严谨,设备先进。教师们以科研为支撑,积极从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充分利用综合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实行主副修,外语加专业方向等多种模式。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他们基本功扎实,潜力大,后劲足,能够胜任外事、外交、外贸、金融、新闻、出版、教育等部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有出色的表现。
生命与环境学学院由生物学系和地理系组成,下设有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研究所。开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五个本科专业。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和自然地理四个学科具有授予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23人,副教授23人,高级实验师、工程师10人;其中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
该院拥有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综合楼,实验设备先进,价值800余万元。有植物生物学、动物及人体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综合自然地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实验室、120台微机的机房和电子显微镜室。有中外期刊600余种,藏书4万余册。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田家炳现代教育书院下设教育技术系和教育系,教育技术系主要培养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师资,为各级各类院校、电化教育部门及各级电化教育机构培养教学软件、硬件及电教摄、录、编的高级技术人才,并为中学培养信息技术师资。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设计、开发、制作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的能力;制作影视、录音教材的能力;具备摄像、录像、编辑、播出等方面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开设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传播学、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远程教育原理、网络技术、音频技术、卫星电视接收与传播、摄影技术、教育电视系统等。
教育学专业隶属教育系,主要培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大专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人员,以及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掌握系统的中外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的历史知识和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教育通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管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以及系列选修课程。
学历为本科,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教育经济与管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
体育科学学院由原体育系和体育教研部组成。现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三个本科专业,一个安全保卫专科专业。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教学论两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个省级重点学科;是*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基点高校,是*体育师资培训建设基地。现有教授11名、副教授36名、高级实验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现有在校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预科生1118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若干毕业生已获取了硕士及博士学位。我院现有的教学科研试验设备及图书资料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需要,在新校区投资一亿元人民币新建的体育中心2003年将交付使用,体育科学学院的办学条件将得到充分的改善。
人文学院由中文系、历史系所组成。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旅游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古代文学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学、文艺学、*古典文献学、语文教育、世界史、*古代史、历史文献学九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古代文学、文艺学、*古代史三个学科是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人文学院设有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研究所,设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教学法、影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旅游等15个教研室。全院教师中交手24人、副教授33人,其中*专家1人,省级中青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4人,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贴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人。
人文学院拥有一座独立的教学楼,有中文、历史2个专业资料室和1个文物室,有文史专业书籍10余万册,学术期刊300余种。
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原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73年,2002年6月5日经教育部(教发函【2002】141号文件)批准学校整建制并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学院招生纳入国家统招计划,学生毕业颁发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证书。学校通过30年的发展壮大,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强劲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地处黑龙江省阿城市,距哈尔滨市二十三公里。校园座落于阿城市金源文化开发区,学校东侧是我国金代皇城上京会宁府遗址,南侧是*金代历史博物馆,校门前是一条北至哈尔滨,南达沈阳的公路,学校以北一公里处是301国道,沿着这条全封闭式一级高速公路约三十分钟可直达哈尔滨市。
目前,学院设有十系两部,九个本科专业,十七个专科专业。十系即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中文系、外语系、政史系、艺术系、体育系、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两部即马列教研部、共同课教学部。开设的本科专业有: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体育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九个师范专业;开设的专科专业有:数学教育、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生物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英语教育、政治教育、历史教育、体育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文秘、法律共十七个专业。在校生人数3700人。
理化学院由物理系和化学系组成。是一所从事现代基础理论、应用科学研究和培养理工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院。有雄厚的科研和师资力量。学院有两个省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材料物理与化学;五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学院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强化学术氛围,经常邀请外校的专家到校讲座或学术交流。培养学生强调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教育并重,教学研究强调教学与科研、生产密切结合。学院积极探索直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结合教学科研加强产业化,研究涉及当代前沿科学基础理论、工程技术、计算机、信息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课题。
理化学院建院以来,全院教职工在校、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努力,奋发向上,以建设一流立刻为发展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建设为己任;脚踏实地的实施人才工程、质量工程和基础工程。在发挥理科之间相互协助和相互渗透的整体优势的同时,不断探索理工结合学科交融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