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武宁网是中共武宁县委、武宁县人民政府的官方门户网站,中国武宁,武宁县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承办,山水武宁,wuning,是武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武宁,武宁县政府网,由中共武宁县委、武宁县人民政府主办。
交通/武宁县武宁县区域外有福银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卧邻而过,区域内,大广高速公路纵穿南北,永武高速公路横贯东西,316国道、柯龙线、焦武线、修武线、澧清线、上九公路、杨洲公路等1条国道、4条省道、16条县道、47条乡道、894条村道纵横交错、干支相连,加上正在建设的环城线和武宁西海大桥,一个衔接省市、沟通城乡、四通八达的城乡交通网已经形成。
武宁县公路理程2365.3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8.4公里,水运通航里程137公里。2011年,武宁县拥有客车263辆,4203客位;货车3787辆,30384吨位。2011年客运周转量650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97085万吨公里。
著名人物/武宁县张望:号润塌,学名张望。系武宁县澧溪镇罗坪村梅林人。生于清乾隆三年,少时跟随舅父盛谟(三盛先生)读书。勤奋好学,学识广博,书法有成。着有润塌文集、淹戊盘七觚、嗅花诗抄,声韵母子图,井下制艺,古今医诗等着作。嘉庆二年岁次丁巳,公元1797年病卒,享年五十九岁。
卢俦:字世美,原范阳人,南唐李氏时正议大夫知制诰后部侍郎,封尚书。出为守边将,屯武宁南岸。南唐亡,遂家于武宁,今武宁卢氏悉俦后裔。殁后,遂葬于石境哨前。他在墓在哨前村以东约300米处,墓地为长方形,是一块前氏后高的坡地,坟茔如磨,故当地人也叫“磨子坟”。墓表在“文革”中被毁,墓室保存完好。该墓被列县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叶顾言:上南乡廉村人。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与邑人肖本、余规同登王尧臣榜进士。累官朝奉大夫。
周天骥:应合子,举神童,授太和主簿,转徐州参军,吉饶梧三路总管加两浙都督,江西宣抚使,赠江西省右丞,追封豫章郡公。
张大鹏:升仁乡人。嘉庆壬戌(公元1802年)武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授大门上二等侍卫。历署湖北抚标中军,德安营参将,补湖南永州镇右营游击,驻札道州。累官湖南岳州城守营参将,源州协副将,广东潮州总兵。
李国珍:字硕远,罗溪人,清末举人。日本早稻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民国2年(公元1913年)当选众议院议员,并被推为宪法起草委员。历任政事堂参议,国务院参议,署教育次长,旋调农商次长,兼任专科学校成绩审查会会长。民国6年(公元1917年)改任全国水利局总裁。
张相:又名待注,字达东,号境微,石门楼人。生于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七月。日本明治大学法律本科,获法学士位。外交部任佥事,朝鲜元山领事馆主事,朝鲜新义洲副领事,领事,暹逻总领事,外交部亚洲司主管职务。
冷如伯:字耿光,横路小港人。民国初,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建筑系。民国17年(公元1928年)任南昌市政府工务局长,对南昌市区建筑拟订章程规划,负责中山路、沿江路、胜利路、环湖路等设计施工。
熊漱冰:又名辟周,横跨珍珠坪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毕业于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系。江西省地政局长。
杨赫坤:字苏更,罗溪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民国18年(公元1929年)任北京水利主事,民国21年(公元1932年)任南京中央政府宪法草案委员会秘书,民国24年(公元1935年)任青岛市政府专员,民国28年(公元1939年)任广东陈铭枢、李济琛军队主任秘书,民国31年(公元1942年)任陕西冯玉祥部主任秘书,民国34年(公元1945年)任李烈钧秘书。
熊仁:荣大桥双溪人。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民国时期曾任师长、军长。抗日后期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柯建安:大桥人,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曾任江西省警备司令、江西省军官编练处少将处长、军统江西站站长等职。
刘景武:大桥下洞口人,民国17年(公元1928年)任军政部军务司上校科长,抗战时期任南浔师管区少将司令。
邓建中:字兴华,县城人,民国初留学苏联学空军,为我国*名夜航飞行驾驶员,曾任冯玉祥部西北军北平航空司令部司令,后调回江西为中将司令。
盛逢尧:字克私,甫田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民国10年(公元1921年)云南昆明讲武堂第十五期毕业。任团长、旅长、师长,民国37年(公元1948年),起用为十六绥靖公署少军参谋,随即被任命为第十七纵队司令,组织6642部队,军长。
熊肇勋:横路丰良人,是武宁县北伐时期的著名烈士。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民国13年(公元1926年),与王汝琢一道,被组织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任该军第九师第三十六团团长。部队到达江西高安灰埠时,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开战,熊身先士卒,率领部门冲入敌阵,夺获土炮数门,不幸牺牲,年仅二十六岁。
李屏仁:武宁县杨州乡人,1908年生。1929年入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工兵队学习,后被编入国民党部队第二十六路军。参加红军后,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6年夏,李调升为红五军团参谋长。10月在永昌战斗中身负重伤。1937年3月,西路军在石窝战斗中失利,被困在祁连山上,因粮尽药绝,李屏仁伤口严重溃烂,不幸以身殉职,遗体由战友(原*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副政委)谢良用雪掩埋在祁连山上。牺牲时年仅二十九岁。
朱美厚:东坪粟子坪人,1905年生,1925年春,由邓尚志介绍加入*共产党,是武宁支部创始人之一,在大革命时期,任中央武宁支部第三书记。1927年8月14日被捕,经多次酷刑审讯,坚贞不屈,大义凛然。8月28日,英勇就义,年仅二十三岁。
刘本仁:系江西省武宁县澧溪镇大源村塅里刘家大屋人。生于清光绪岁次葵卯年,年幼失父。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毅然投考黄埔军官学校,录取为第二期学员。学习毕业后于民国十五年随广东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北伐,在司令李名扬部下任排长、连长等职,屡战建功,授予三级军勋奖章。民国十六年岁次丁卯四月初二日,在江苏常州府江阴县同帝国主义走狗北洋军阀作战,不幸阵亡,享年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