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
保险
理财
股票
基金
银行
社保
公积金
税务
房产
品牌
加盟
资讯
品牌频道
生活服务房产服务网络/软件布艺/家纺车/车用品医疗/护理水电/电工机械设备商务服务

西湖风景区

分类:旅游资讯,旅游景点,浙江景点
西湖风景区,是什么网址?
随时光变迁,文中观点、准确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网站简介

杭州西湖风景区是一首诗,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 杭州西湖风景区是一首诗,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杭州西湖风景区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

人文艺术/杭州西湖
宗教艺术

西湖与佛教、道教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远的历史中,各种宗教团体和道观佛寺聚集在西湖及周边群山之中,增添了西湖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其中尤以吴越国时期为鼎盛。当时各代国王热心佛学,在西湖周围兴建许多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如今保俶塔和重建后的雷峰塔仍是西湖风光的代表性景点,而拥有*室内*木雕坐式佛像的灵隐寺更是西湖各收费景点中*观光点之一。

文学作品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深厚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因此在文学方面也留下了诸多名篇和典籍。《武林掌故丛编》、《西湖集览》与新旧《西湖志》、《湖山便览》等记载了大量关于西湖和古代杭州的史迹掌故。另外,近现代众多作家也与西湖结缘。在诗词方面,白居易、苏轼、柳永、杨万里、林逋、徐志摩、胡适等诗人留下了无数佳句;在散文方面,张岱、鲁迅、俞平伯、郁达夫、宗璞等名家则写下了众多名篇【61】。以下例举部分与西湖紧密关联的文学作品。
小说
《西湖二集》,(明·周楫编纂)
《再生缘》,陈端生著
《茶人三部曲》,王旭烽著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冯梦龙《警世通言》收录

戏剧
《玉禅师》,徐渭著,取材于《西湖游览志》
《雷峰塔传奇》,蕉窗居士撰
《义妖传》(弹词),著者不明

美术

两宋时期,皇家画院的发展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而作为南宋首都之杭州,也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山水画家。这些画家对于近在眼前的西湖也留下了众多名作。以下列举部分名画家及其作品: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西湖山水画卷;
夏圭:《西湖柳艇图》;
李嵩:《西湖图》;
陈清波:《断桥残雪图》、《雷峰夕照图》等;
王原祁:《西湖十景图》;
董浩:《西湖十景图》
由于吴越国及其他各代对佛教大力尊崇,西湖周边群山中多有庙宇古刹和佛像石刻。最著名的当数飞来峰石刻群、烟霞洞、慈云岭和天龙寺造像等。
近代以来的*美术史上,西湖也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一个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所在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学历的*美术院校——*美术学院就诞生于西子湖边,而名画家如丰子恺、潘天寿、黄宾虹、刘海粟、林风眠、陆俨少、赵无极等都在西湖边长期生活作画。位于孤山一侧的著名金石篆刻团体西泠印社也聚集了一大批兼通金石美术书法的大师级艺术家,如吴昌硕、沙孟海、王个簃、程十发、赵朴初等。

民间传说

西湖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著名的就是《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苏小小》 。白蛇传中的“断桥相会”、“白娘子被压雷峰塔”等情节与西湖十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传说中梁祝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西湖边的万松书院。另外,杭州还流传岳飞、济公、乾隆下江南、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大量民间故事和《初阳台》、《双投桥》、《东坡肉》、《葱包桧儿》、《十八棵御茶》等传说。

名人故居

由于西湖的自然风光适宜于疗养休息,因此自明清以来,西湖周边就建有众多名人富豪的别墅庄园,其中许多建筑在建筑学、园林学和历史学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以下列举一部分名人故居:

园林

刘庄(现为西湖国宾馆)、汪庄(现为西子国宾馆)、郭庄(又名汾阳别墅)、坚匏别墅。

别墅

澄庐(蒋介石行辕)、膺白楼(黄郛旧居)、春润庐(宋春舫别墅)、秋水山庄(史量才旧居)、孤云草舍(朱家骅官邸)、静逸别墅(张静江旧居)、俞楼(俞樾故居)、寂庵(杜月笙别墅、现为印石博物馆)、罗苑(原为犹太富商哈同别墅,现为平湖秋月)、蒋经国旧居、黄宾虹故居等。

宾馆

新新饭店、大华饭店、杭州香格里拉酒店。

名人墓穴

西湖周边立有多位历史人物的墓穴、衣冠冢或宗祠。游客在游览景观的同时,也可以凭吊先贤。墓葬主人包括:林和靖、苏小小、武松、岳飞、牛皋、钱镠、于谦、张苍水、俞樾、苏曼殊、章太炎、秋瑾、史量才、陈布雷等。清代袁枚有诗云:“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体现了西湖与历史英雄人物的特殊关系。

历史沿革/杭州西湖
名称由来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石函湖是因唐长庆年间白居易筑石函以蓄泄湖水而来;上湖是相对于其北地势较低的下湖而言;放生池是由于北宋天禧年间杭州郡守王钦若奏请以西湖为放生池而得;贤者湖系南宋文人楼钥以西湖有贤者之风而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秦汉-唐代

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的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西湖,此时大约为秦汉时期。张岱《西湖梦寻》记载:“大石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此处所言大石佛寺,即位于西湖北侧的宝石山下,目前尚有“秦始皇缆舟石”之景。

自从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接,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构成杭州的便捷交通,促进经济发展,杭州的旅游活动也开始兴起。

唐代,西湖面积约有10.8平方公里,比现在湖面面积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脚下,东北面延伸到武林门一带。香客可泛舟至山脚下再步行上山拜佛。由于当时未修水利,遇到大雨天气,湖水就四处泛滥,如果久旱不雨,西湖又干涸见底。

建中二年九月(781年),李泌调任杭州刺史。为了解决饮用淡水的问题,他创造性地采用引水入城的方法。即在人口稠密的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六井,采用"开阴窦"(即埋设瓦管、竹筒)的方法,将西湖水引入城内。六井现已大都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在解放路井亭桥西。其余五井是:西井(原在相国井之西),方井(俗称四眼井),金牛井(原在西井西北),白龟井(原在龙翔桥西),小方井(俗称六眼井,原在钱塘门内,即今小车桥一带)。

长庆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间,白氏兴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筑堤坝水闸,增加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杭州)至盐官(海宁)间农田的灌溉问题。人们往往误认为西湖上的白堤为唐代白居易所修,其实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堤坝,在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称为白公堤,并非现在的白堤。他在钱塘门外修堤,建石涵闸,把湖水贮蓄起来,还书写《钱塘湖闸记》刻于石碑,写明堤坝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如今白公堤遗址早已漫漶无存,但是杭州人却将西湖上的白堤(当时称“白沙堤”)作为凭吊白居易的古迹。白居易不仅留下了惠及后世的水利工程,还创作了大量有关西湖的诗词。*著名的作品有《钱塘湖春行》、《春题湖上》和《忆江南》 。

五代-宋代

历史上对西湖影响*,是杭州发展史上极其显赫的吴越国和南宋时期。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两朝。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907-960年),以杭州为都城,促进与沿海各地的交通,与日本、朝鲜等国通商贸易。同时,由于吴越国历代国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围兴建大量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扩建灵隐寺,创建昭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韬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时有佛国之称。灵隐寺、天竺等寺院和钱塘江观潮是当时的游览胜地。由于西湖的地质

原因,淤泥堆积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维护工作,因此吴越国王钱镠于宝正二年(927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确保了西湖水体的存在。

1127年,南宋定都临安后,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经济繁荣,杭州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写道:“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杭州的旅游者,每年除香客外,又增加了各国的使臣、商贾、僧侣,赴京赶考的学子,国内来杭贸易的商人。西湖的风景名胜开始广为人知。当时,西湖泛舟游览极为兴盛,据古籍记载,“湖中大小船只不下数百舫”,“皆精巧创造,雕栏画拱,行如平地。”南宋诗人林升在诗《题临安邸》对当时的盛况做了生动的描绘。另外,诗人杨万里也曾作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盛赞西湖美景。

元代-清代

元代,西湖依然是歌舞升平的“销金锅”。据《元史》卷23记,在至大二年(1309年),“江浙杭州驿,半岁之间,使人过者千二百余, 有桑兀、宝合丁等进狮、豹、鸦、鹘,留二十有七日,人畜食肉千三百余斤”。西域和西欧各国的商人、旅行家,来杭州游览的增多。*闻名的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他在游记中称赞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元代后期,继南宋“西湖十景”,又有“钱塘十景”,游览范围比宋代有所扩大。元世祖至元期间,曾一度疏浚西湖,作放生池,部分湖面又逐渐葑积成桑田。但到了元朝后期,西湖疏于治理,富豪贵族沿湖围田,使西湖日渐荒芜,湖面大部分被淤为茭田荷荡。

直到明代宣德、正统年间(1426年-1449年),杭州开始恢复繁荣,地方官也才开始关注西湖。弘治十六年【一说:正德三年(1508年),知州杨孟瑛冲破来自豪富们的巨大阻力,在巡按御史车粱支持下,奏请疏浚西湖,由工部拨款。据明《西湖游览志》卷一载:“是年二月兴工,……为佣一百五十二日,为夫六百七十万,为直银二万三千六百零七两,拆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一亩……,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疏浚工程使苏堤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一带尽为水面,疏浚挖出的葑泥,除加宽苏堤外,在里湖西部堆筑长堤,后人称杨公堤。

雍正年间,西湖面积尚有7.54平方公里,但葑滩20多公顷,经过大规模的疏浚后,面积广及现在的西山路以西至洪春桥、茅家埠、乌龟潭、赤山埠一带。雍正五年(1727年),浙江巡抚李卫用银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二两,开浚西湖湖道,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茅家埠筑石堰各一座,用以蓄泄沙水入湖。嘉庆五年(1800年),浙江巡抚颜检奏浚西湖兴修水利,后由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用疏浚挖出的泥土堆筑土墩(即阮公墩)。至此,现代西湖的轮廓已经形成。同治三年(1864年),创立西湖浚湖局,委钱塘丁丙主事。

近代时期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沪杭、杭甬、浙赣等铁路线以及杭州至上海、南京、宁波等地的公路相继建成,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杭州旅游的发展。除传统的香客外,上海、南京等地游客以及欧美、日本等国的游客也日渐增多。《杭州市政府十周年纪念特刊》记载,民国19-25年(1930-1936年)外地人到访杭州累计为32,845人。

民国时期杭州旅游资源日益丰富,西湖景点和文物古迹不断增多。政府将孤山的清代行宫中的御花园辟为公园,民国16年,改称中山公园,公园左侧辟为浙江忠烈祠,祀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还在西泠桥附近建徐锡麟、秋瑾等烈士墓。民国6年,修建了灵隐寺的大悲阁,数次翻修岳王庙、岳坟。民国12-20年间,修建黄龙洞。民国12-13年,修整倾废的钱王祠,并构筑园林。民国22年,修护已倾斜的保俶塔。

民国时期,杭州的公园建设始于湖滨公园。1912年浙江军政府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墙和旗营城垣,沿湖筑湖滨路,离湖20米处设栏,广种花木,称湖滨公园。长约一里的湖滨公园共分为一至五公园。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在长生路之北至钱塘门头,用浚湖之泥填为平地,约21亩余,辟为六公园。1828-1933年,浙江省政府分别在第三公园码头、第二公园码头和第五公园码头建立“陈英士像”、“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和“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40分,雷峰塔塔基因长期遭盗挖,导致矗立近千年的古塔轰然倒塌,惊动社会舆论。鲁迅为此还特地撰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对这一事件发表评论。雷峰塔的倒塌,也使得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不复存在。

解放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杭州市政府对西湖山区实行封山育林,植树绿化,对西湖进行全面疏浚。在西湖风景区,开辟植物园、花圃,兴建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公园,改建玉泉观鱼、涌金公园,整修灵隐寺、净慈寺、岳庙、三潭印月、湖心亭等风景点,修筑环湖西路(西山路)、龙井路、九溪路。

1949年时,西湖污泥淤塞,湖水平均深度仅0.55米,蓄水量仅400余万立方米。湖底水草遍生,大型游船只能循航道行驶。

1950年,国家把治理西湖列入国家投资计划。

1951年,杭州市启动疏浚西湖工程,再次全面疏浚治理西湖,至1954年,工程已全部实行机械化操作。本次浚湖工程于1959年浚工,湖水深度平均达到1.808米,最深处2.6米,西湖蓄水量增加到1027.19万立方米。挖出的淤泥填平昭庆寺、清波公园等环绕西湖的田荡、洼地18处。此后,由于湖床泥土冲刷和沉积物的积累,湖水深度又降为1.47米。

1976年,国家拨专款200万元,开始第二次疏浚西湖。

1980年后,湖水深度又上升为1.5米。除了疏浚工程,杭州市政府还对西湖湖墈进行了全面整修,完工后总长度达29,800米,为西湖有史以来规模*一次驳墈。结合驳墈还整修或新建湖滨公园、中山公园、岳坟、苏堤两侧等供游船停靠的大小埠头10余处。

1983年5月,国务院明确杭州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杭州政府修复灵隐寺、天竺寺、净慈寺、岳庙、大成殿和“西湖十景”碑亭等古迹,扩建虎跑等名胜,新建曲院风荷等公园,开辟“灵峰探梅”景点,在黄龙洞、阮公墩创办仿古游乐活动,还办起夜花园、音乐夜市等夜游活动。

1984年,杭州日报社等五家单位发起新西湖十景评选活动。由于兼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底蕴,杭州西湖在1982年被评选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在1985年入选*十大风景名胜。
2000年,时隔71年后,西湖博览会再度在西子湖畔举行。新西湖博览会(正式名称为“*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2亿人民币。此后,西湖博览会被确定为杭州一年一度的大型会议展览活动。

21世纪

进入二十一世纪,数项整治西湖环境的大型工程被启动。首先是“西湖南线整合工程”。2002年2月至10月,杭州对西湖南线的四大公园(柳浪闻莺、老年公园、少年公园、长桥公园)进行整合。共拆除围栏2.25公里,拆除建筑6.57万平方米,开挖水系2.60万平方米,新种乔木8000株,草坪和地被植物4.5万平方米。四大公园均实现二十四小时免费开放。杭州西湖是**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截至2012年,杭州西湖是**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
2002年10月25日,在78年前倒塌的雷峰塔旧址上,71.7米高的新雷峰塔建成竣工。从此,雷峰塔与保俶塔“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美景重现西湖,缺失了近80年的西湖十景自此成为完整的全景。

2002年底,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湖西进工程”(即杨公堤景区)、新湖滨景区和梅家坞茶文化村等三大综合整治保护工程。在杨公堤景区建设中,主要恢复了茅家埠、乌龟潭等共计70公顷的水面面积,并与西里湖互相沟通,改善和复原了周边的生态湿地。
2003年起,靠近湖滨路与平海路交叉口附近的西湖水面上建立了音乐喷泉系统,吸引了大批游客的观赏。
2004年国庆节起,杭州花圃、曲院风荷、花港观鱼公园免费向游客和市民开放。加上2002年开放的南线四大公园,西湖沿线成了开放式大公园。2009年3月20日,太子湾公园免费对游客开放。

列入世遗

1999年,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为西湖申遗,后*国家文物局向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杭州西湖”作为*2011年申报项目。

2011年6月24日17点55分(北京时间23点55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通过审议表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申遗获得成功。

网站资讯
零度电脑知识网电脑学习入门教程;百科知识大全包括天文地理知识、还能提高学习的兴趣。...
中国商业展示网
中国商业展示网商场设计,...
21hnt混凝土网外加剂,...
音频K歌网群组,...
瘦身男女...
易净环保水处理
易净环保水处理安装、广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以人为本激发潜能、...
上海科技报由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身边科学、努力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服务。...
西湖风景区官网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一幅天然图画,杭州西湖风景区官网(baike.bai...
Copyright © 31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