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涵盖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和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不仅具备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人才培养体系,而且作为第二单位成功入选国家首批“ 2011 协同创新计划”。学校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河南工业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理学院,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和国内贸易部;1959年开展本科教育,2017年获批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管理学院。university,2013年开始博士研究生教育,of,technology,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始建于1956年。
校园文化/河南工业大学明德,旧谓美德,《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美德比粮食更馨香。《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求是,求乃探索、寻取之意,是则为正确或认为是正确的。寻求科学真理。
拓新,拓乃开辟、扩充之意,拓新则创新之意。
笃行,笃乃忠实、专一之意,笃行系诚挚而专一的践行。
总意: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通过探索去求真,努力创新并专注地践行。
校标校标由“河南Henan”首字母“H”和环弧构成主体,H横向即为“工”字。
H的下半部曲线为浪花状,象征黄河,体现地理位置。
H的上半部折线为齿轮状,象征工业,体现学科特征。
H代表学校,整体成奔腾向上的动势,表达学校事业不断开拓,以腾飞、跨越之势再创辉煌寓意,展现工大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五颗五角星代表师生,五星弧形排列,腾空而出,标志着学校为国家和社会不断输送栋梁人才。
环弧形电子轨迹象征科学研究,也可看作是H的运行轨迹,环弧形渐变延伸象征学校发展之路无限延长。
1956为建校年份,代表学校扎实雄厚的基础和历史积淀。
在河之南,在国之中,
河南工业大学与日同升;
在河之南,在国之中,
河南工业大学与时同行。
清晨的歌声,青春的身影,
为了中原崛起,为了中华复兴。
崇尚明德求是,坚持拓新笃行;
我们和时间并肩,一路攀登危山险峰。
在河之南,在国之中,
河南工业大学与日同升;
在河之南,在国之中,
河南工业大学与时同行。
科学的脊梁,人文的羽翎;
为了*制造,为了工业文明。
敢于发现发展,勤于建业建功;
我们和空间携手,共同走进繁荣昌盛。
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是2004年由原郑州工程学院、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二校图书馆合并组建而成。组建新馆几年来,图书馆一直坚持“把我馆建设成开放型、人文型、复合型和现代化服务型的图书馆,建设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管理手段、便捷的服务措施、良好的服务效果作为奋斗目标。在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图书馆的办馆条件逐年改善,馆藏资源持续扩充,服务手段不断创新,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对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图书馆现为三校区分布式办馆模式,即:嵩山路校区图书馆、中原路校区图书馆和莲花街校区临时馆舍。现有馆舍建筑面积共计20356m2。其中嵩山路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为4156m2;中原路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为6200m2;莲花街校区临时馆舍建筑面积为10000m2。莲花街新校区的现代化图书馆大楼正在筹建之中,新馆规划建筑面积40000m2。新馆建成后,图书馆将拥有馆舍总建筑面积达50356m2。
全馆三校区共有书库15个、阅览室9个。具体设置为:综合书库2个、自科书库2个、社科书库4个、文学艺术书库2个、样本书库2个、过刊库2个、磨料磨具和超硬材料特色文献库1个;中文现刊阅览室4个、工具书及外文书刊阅览室2个、教师阅览室1个、电子阅览室和视听室2个。图书馆共有阅览座位1536个。此外,为了方便读者入室阅览,图书馆在每个书库内都设有读者阅览区,并且还充分利用图书馆大厅、走廊等场地开辟了多个公共阅览区,较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学习和阅览功能。
图书馆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制定了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文献资源建设规划,提出纸质文献、电子文献与网络服务并重的原则,加强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实现馆藏文献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设方针,重视复合馆藏的质量控制,提高馆藏建设的实效性。目前图书馆现有各类图书资料共计235.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为181.2万册、电子图书54.5万余种,生均图书为102.98册;年征订(以2006年为例)中外文纸质报刊3383种、3487份;购买有大型网络数据库20个,其中中文数据库15个,外文数据库5个;另有自建专题特色数据库2个(含14个子库)。
目前,图书馆已形成了涵盖所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藏书体系,满足了全校18个院系所包含的45个本科专业的教学需求。河南工业大学图书馆还是全国粮油学科文献情报中心,馆藏文献以粮油食品、超硬材料和磨料磨具专业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兼收文、理、工等各学科文献。其中以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应用化学、结构工程、产业经济学等 6 个省级重点学科为藏书重点。我馆的粮油食品、超硬材料和磨料磨具特色馆藏系统完备,能全面反映该学科领域技术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又能反映国际国内前沿学术动态,在全国高校图书馆和全国行业中位居前列。
图书馆组建几年来,建立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在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建设以及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图书馆以构建馆内局域网为基础,以引进自动化管理软件为平台,以校园网为依托,加强网络及存储设备等硬件建设,不断加强软件和数字资源购进力度,加速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开发,立争技术兴馆,提升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图书馆已拥有国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设施和管理手段,已建成了馆内局域网和电子信息服务中心,拥有服务器5台、磁盘阵列3个、品牌机103台,兼容机29台。自动化管理技术已深入到图书馆的每个业务环节、联接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桌面,为网络信息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学院建设学科建设截止到2012年,学校有20个学院,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具有8个领域工程硕士以及MBA 、农业推广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艺术教育中心、61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名牌、特色专业,6个双学位专业,2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专业本科一批招生。
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344人,硕士研究生850人,专科及成人教育学生4963人。
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一直面向全国招生,为国家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大批毕业生已成为粮食、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等行业的技术骨干、管理骨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2000~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6年位居河南省高校*名,连续8年被评为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总分列全国高校第57名、42名、73名、24名,连续4届名列河南省高校*。
办学条件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6亿元。有国家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8个,各类实验中心25 个。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省部级研究中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图书237.5万册,中外文期刊5700多种,可在线检索EBSCO、CNKI等26个中外文数据库。建有河南省*万兆校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