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校,教育网站,招生办公室,黑龙江高校。图书馆。启航网,党风廉政,办公电话,高校大学。
校园环境/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于2001年投资建设,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园区占地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是以市场为导向,集高新技术的研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创新人才的吸纳与培育于一体的*大学科技园。2003年10月,在武汉被科技部和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园区矗立在哈尔滨市三区交界处,地理环境优越,文化氛围浓郁,众多科研院所云集,是哈尔滨市科技、信息、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今日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研发、销售、生产一体化的高科技园区,成为黑土地上升起的科技新星,为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紧密依托学校船海领域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技术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将园区主要发展方向定位在海洋科技设备、能源设备等船海技术研发领域,孵化具有特色、产业化前景可观的项目。经过几年的建设,园区内“船舶孵化大厦”、“龙江博士后公寓”、“军工大厦”等建筑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科技产业用房达到8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的IT产品交易中心,为科技园区提供了广阔的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孵化场地3万平方米,技术研发领域涉及船海技术工程、新材料、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机电磁光一体化等高新技术领域。入孵科技企业110多家,在孵项目60多个。设立种子基金5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的产业化。
园区搭建了创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网络中心、科技产品交易中心、投融资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较完善的创业孵化体系。园区2002年10月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当时这是*设在大学科技园中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园内现代化的办公区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信息网络发达,工商、税务、法律、融资、专利代理等中介机构一应俱全。完善的硬件设施条件、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以及优质周到的物业管理与服务为科技园区的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一直遵循“超越创新”的管理理念,以市场运行机制为导向,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致力于发展多种经营业务。目前,以科技园发展公司和开发公司为核心的,控股、参股的企业达7家。园区在多个省市建立了产业分园和科研机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科技园区科工贸总收入已突破5亿元,为社会创造了近万个就业机会,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创新源泉,通过发挥大学的品牌作用和创新源的巨大影响力,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将继续凝聚优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加速实现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把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式、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大学科技园而继续努力奋斗!
办学规模/哈尔滨工程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轮机工程、水声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仪器科学与技术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哈尔滨工程大学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光学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软件工程、设计学。
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共有23个学科参与评估。其中,2个学科排在前5位(含,下同),4个学科排在前10位,9个学科排在前20位,15个学科排在前30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排在第2位,核科学与技术排在第5位,系统科学排在第7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排在第8位。
教学成果
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亚太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国际国内赛事中获得国际、*奖400余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5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表彰;学校被授予“*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教育部本科评估优秀评价之后,2009年和2010年,学校分别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和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均获得“优秀”评价。
合作交流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法国矿业联盟、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茹科夫斯基中央流体力学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25个国家100多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是“*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高校。学校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学校每年资助一大批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合作,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国际科技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