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一院两址本部和二部,职工千余人,医院编制床位632张,开放570张,年门诊量为4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10000人次,手术6000余例。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医院介绍。医院一院两址本部和二部,固定资产1.36亿元,毗邻国子监、孔庙及雍和宫等国家重要文化景区。北京市第六医院地处国学文化传承圣地的周边,建筑面积为35568平方米,服务公开,北京市第六医院网站首页,为东城区区属综合医院。
设备简介/北京市第六医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用于医疗诊断、科研的专业设备逐年增加。目前有各种医用专业设备千余台,为医院医疗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普外科、妇产科、骨科的微创手术医院配备了电子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
为泌尿外科开展微创手术和结石的治疗配备了钬激光系统。钬激光具有非常优秀的碎石能力,对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的风险很小,是腔内碎石有效的一种手段。为泌尿外科配备了尿动力分析仪。该设备用于检查患者排尿不畅,排尿无力,不能排尿等症状的原因及排尿不畅的程度。
为心脏内科开展心脏疾病介入诊断治疗,配备了平板数字血管造影机、多导电生理、内球囊反博泵、中央监护仪等大型设备。对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率失常、心率衰竭、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心脏外科配备了体外循环机,该设备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时,代*的心、肺对全身进行血液灌注,以保持肌体的正常代谢。
为神经内科配备了TCD,该设备用于脑动脉狭窄的筛查及其它脑血管的检查。配备了电子胃肠镜,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配备了电子喉镜,用于五官科喉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采用领先的光学数字技术,对呼吸道的微细变化清晰可见,实现更快更好的治疗。
为放射科配置了多动能数字X光机、胃肠机可用于胃肠造影、胆管造影、静脉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和ERCP等多种检查。为放射科科引进了芬兰生产的钼靶数字定位穿刺乳腺机,具有三维定位穿刺功能,能发现乳腺细微病变,用该机检查能发现早期乳腺病变,鉴别良恶性肿瘤,在诸多乳腺检查方法中*可靠,为乳腺病患者带来福音。历史回顾/北京市第六医院
生命方舟道济行(1885-1952)
十九世纪,西医渐来。
1885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安定门内大二条创办妇婴医院
1901年该会在交道口创办安定医院
1904年该会又在妇婴医院院内创办附属于医院的护士学校
1917年妇婴医院和安定医院合并,更名为“道济医院”,院长由教会委派美籍人员担任
1935年医院成立董事会,吸收中国人参加。
1940年改组董事会,开始由中国人陆仲英担任董事长,所有权仍属教会。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将医院查封,护校被迫停止招生。
1942年医院被日伪北京特别市卫生局强行接管,改名为北京市第三医院。
1945年日本投降后,长老会收回医院,恢复道济医院名称。
北京卫黎痨病院并入。此时有病床70张。
1946年教会重新委派美籍人员恒祺管理医院
1949年北平解放,在党的领导下医院开始建立工会组织。
1950年外国津贴中断,人民政府拨款资助,病床扩充到110张。
建立青年团组织。
1951年市政府发给医院开业执照,并派干部参加董事会,派工作组进院。
派出医务人员参加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至1953年共4批8人)。
护校已有198名护校毕业生,是道济医院护士的主要来源。
医院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医院设备有:中型X光机(50毫安)一台、小型X光机一台、显微镜六台、手术床二张,有工作人员100多人,设有内、外、妇、儿、口腔、结核科、割症室(手术室)等科室,日门诊量100人次左右,并拥有当时北平*一所高级护士学校,医院还有一批很有名望的特邀医师,如: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脑外科专家-关颂韬、骨科专家-孟际冒、胸外科专家-张天民,协和内科主任-张安、协和内科教授-范琪。
悬壶慈航百年度(1952-1985)
“仁心、仁术、仁爱”的道济理念,融入在悬壶济世的东方境界中,恰如一粒良种播进了丰厚的土壤里,共同孕育出了六院这棵百年苍松。
1952年6月市卫生局接管道济医院,改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
医院建立党支部。
增设眼科,病床增加到124张。
道济护校改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护校。
1953年第六医院护校改名为北京市*护校,直属市卫生局领导。
1954年成立学术委员会,开始接受北京医学院、山西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大专院校毕业生实习。
1955年门诊楼建成。病房仍在南院。
1956年东四区工人医院并入。医院被确定为东四区中心医院。成立中医科和耳鼻喉科。此时共有13个临床科室,165张病床,年门诊量约21万人次。
1957年外科实行住院总医师制,开展全麻麻醉。
1958年交道口医院(原中直第六医院)与医院合并。医院被指定为顺义县医院的上级医院。医院成立党总支。北京市*护校又改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护校。
1959年市卫生局决定将医院下交给东城区政府。病床增到400张。外科分设普外、泌尿、骨科专业病房。第六医院护校又改为北京市*护校,直属市卫生局领导。针灸科成立。开展了硬膜外麻醉。
1960年医院被指定为密云县医院的上级医院。
1961年市卫生局指定协和医院为医院的上级医院。医院被指定为怀柔县医院的上级医院。
1962年新建手术室。恢复妇产科。可以做剖腹产、子宫肌瘤、子宫全切、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脱垂、臀牵引、碎胎、子宫颈癌根治术、阴道成型、阴道膀胱瘘、阴道直肠修补术、经阴道子宫全摘等手术。同年骨科开展胸椎结核开胸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1963年医院被确定为北京第二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接受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建立病理科。开始成批派出各种医疗队。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内科实行住院总医师制。
1964年医院被指定为平谷县医院的上级医院。内科分消化、呼吸、心肾、内分泌等专业组。
1965年派出平谷医疗队(至1977年,每年约30余人)。新病房楼北楼建成。
1966年内、外、妇科病房迁进北楼。新病房楼南楼建成。“文化大革命”开始,“红卫兵”冲进医院。
1967年 “造反派”夺权。
1968年军代表、工宣队进院。成立“革委会”。
1969年妇科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
1970年开始派出医务人员参加援外医疗队。外科开展了乳癌根治术。
1971年组织西医大夫脱产学习中医(至1977年约有100名西医大夫参加)。
1972年开办护士班(至1979年共招收学员123名)。开展了针麻麻醉。
1973年恢复北京第二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工作。
1974年开放南楼病房,外科开设中西医结合病床30张。创制“甘遂黄硝散”治疗急腹症。骨科开展半髋关节置换术。成立同位素室。
1975年内科开设中西医结合病床20张。外科开始应用静脉高营养疗法。增设超声波室。
1976年唐山地震,医院先后在北京22中操场和地坛体育场搭抗震棚收住院病人。
1977年东城区召开科技大会,共有32项科技成果奖,其中本院22项。设立脑电图室。护理工作成为相对独立管理模式,建立了三级护理制度。
1978年撤销“革委会”,恢复党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恢复工会组织。成立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