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 .,曹县,安溪县。巢湖市,西藏,宝安区。
管理/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划定了,需要进行管理,管理需要有人来执行,如何进行管理需要有规章或条文,这是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即人和规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重要的一项管理工作就是设置36郡,对全国的行政区划重新做了安排和部署,并且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设置保甲制度,一人犯罪,数家连坐,收缴铁器,几家合用一把刀,实行了最严格最残酷的管理。刘邦建立汉朝,在建立新的规章制度方面萧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常言说“萧规曹随”,就是说萧何制定规章,曹参执政后不做改变。
历史上也有只有占领、没有管理(或很少管理、很短暂的管理)的例子,如成吉思汗,其所建立的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大陆,疆域非常广阔,但没有设置官员(有也站不住脚)、也没有稳定可行的规章制度。所掠夺之地如同露水扫过一样,只使地皮湿了一下,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一直到了他的孙子辈,吸纳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规制,组织了一批由各族人士组成的官员队伍,才维持了元朝90年的统治。
世界各国行政区划的管理层级划分有两种模式,即尖型模式和扁型模式。尖型模式有利于集中权力和加强控制,但效率低,出现管理的“鞭长莫及”,且不利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扁型模式有利于权力的放开和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政府间的合作。同时,行政区划的管理应该逐渐由行政调控过渡到法律调控,也就是要变人治为法制。
历史/行政区划行政区划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按地域划分行政区而不依氏族划分部落,这是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一个基本特点。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顾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权,便于统治劳动人民,分化少数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以下原则:①政治原则。促使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便利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实现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②经济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③民族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还要综合考虑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和国防需要等条件,科学地、合理地确定行政区划,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中国从秦代(公元前 221~前 206)建立统一国家并实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另外,在同一个政权下,由于政治、经济、民族等情况的变化,在不同时期的行政区划也会有所调整和变更。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有人倡议改革行政区划,提出了匀称、精简、协调等标准;有的还提出如何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对公职人员进行管理等问题,但改革的实际措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