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古往今来,大明寺高僧辈出,君王圣贤,骚人墨客,风雅名士、曾云集于此,观光游览者留连忘返,虔诚祈求者,如意,福寿无量,大明寺依山面水,更多详情,环境优美,园林风光于一体的宗教旅游圣地。纪念堂。名家书画,文物古迹,试听,公益慈善,历史悠久。
基本信息/大明寺【扬州大明寺】
概况?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大明寺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大明寺及其附属的建筑,因其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而历代都享有盛名,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历史沿革千年古刹,历经劫难,终获新生。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唐会昌三年(843年),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
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平山堂。明万历年间,扬州知府吴秀重建大明寺,崇祯十二年漕御史杨仁愿再次重修。清康乾盛世,大明寺扩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巡游扬州,改题“法净寺”。然而咸丰三年(1853年),寺庙又毁于太平军兵燹。此后,大明寺几经修建,规模渐大。现 寺为清同治年间两准盐运使方浚颐建。1949年后以后,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多次整修扩建这一南朝古刹。1958年,大明寺被列为江苏省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要砸烂寺庙内佛像。周恩来总理紧急电谕,命令坚决保护大明寺古迹。地方政府及时封闭了寺庙,使古刹幸免于难。1979年,寺庙全面维修,佛像贴金,大明寺焕然一新。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回国巡展,复名“大明寺”。
建筑/大明寺【扬州大明寺】
? 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正门上额“大明寺”三字是赵朴初集隋代《龙藏寺碑》而镌。殿内供有弥勒像,背面为护法韦驮,两旁分立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四大天王。过天王殿,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东有百年桧柏,西有百年黄杨,中有宝鼎两尊。
? 平山堂: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
? 天下第五泉: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西园一名御苑,又名芳圃。
? 鉴真纪念堂: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由梁思成设计,当年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
? 弘佛亭:2007年5月,日本客人池田和夫老先生及夫人女儿将其长期珍藏并敬奉30多年的一尊来自*西晋的观世音菩萨白玉佛首奉归*,并无偿捐献给大明寺。为纪念佛首回归在大明寺内建立了一座“弘佛亭”。
? 栖灵塔:共九层,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唐代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蒋涣、陈润、刘禹锡、白居易均曾登临,并留下千古绝唱,反映了被誉为“*之尤峻特者”的栖灵塔气势磅礴、高耸云天的雄伟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