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引导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医院规章/北京朝阳医院
学科发展“平台工程”聘请专家管理试行规定(摘登)(2010-11-18)
北京朝阳医院 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 (2010-11-18)
病历复印管理规定(2010-10-26)
北京朝阳医院职工着装规定 (2010-10-25)
北京朝阳医院职工工作守则(2010-10-25)
护士岗位职责(2010-10-25)
护师岗位职责(2010-10-25)
主管护师岗位职责(2010-10-25)
主任(副主任)护师岗位职责(2010-10-25)
“社会保障卡”使用须知(2010-10-21)
医保患者出、入院管理规定(2010-10-21)
北京朝阳医院医德考评制度 (2010-10-21)
朝阳医院对外宣传工作制度 (2010-10-21)
关于严禁收受“红包”、回扣等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规定 (2010-10-21)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细则 (2010-10-21)
控烟规定考核及奖惩实施办法(暂行) (2010-10-21)
科室介绍/北京朝阳医院
心脏中心共有医护人员101人,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医生占90%,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总床位94张,其中普通病房84张,重症监护病床6张,睡眠呼吸障碍监测和治疗病床4张。设有呼吸生理实验室、呼吸内镜诊疗室、呼吸康复诊疗中心等。平均每年收治病人1500例左右,治愈好转率达86%,床位使用率93.5%,平均住院时间为18天左右。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本科生教学工作,已成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重要培养基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1998年被列为北京市卫生局重点学科,是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在地,设有冠心病、介入心脏病、临床电生理、高血压心衰、心脏外科、血栓疾病、临床药理等研究室。拥有病床138张,心导管室1个,监护病房2个,以及门诊、功能检查室。全中心有医师49名,护士62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3名、博士14名、硕士20名。
心脏中心特色
融心内科和心外科于一体,心内外科医生共同建立*治疗方案;以病人为中心,以介入心脏病学为支柱,发挥冠心病、心律失常现代治疗技术优势,具备一支高技术、高素质年富力强的专业队伍。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达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一整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救治体系,包括绿色通道,胸痛中心,急性心梗救治中心,组建了一支“全天候”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救治队伍,每年收治急性心 肌梗死病人700多例,急诊介入(PCI)治疗400例,为全国最多的医院之一,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率降至3-5%,达国际先进水平。
具有明显心血管介入技术优势:心脏中心导管室在急诊PCI优势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开展远端保护装置和药物涂层支架技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达国际领先水平,年介入手术达3000多例,包括冠脉介入(PCI、PTCA)术,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血管内超声、超声溶栓、颈动脉支架、肾动脉支架置入等手术。
射频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完成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4000余例,成功率达98%,并发症1%,自1996年至今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十余台,近年来开展三腔起搏器治疗心衰、三维标测下射频导管消融和冷冻消融治疗房颤,取得较好的效果。
开拓冠脉外科领域:现已完成冠脉搭桥术2000多例,成功率达97.3%,为综合医院中最多的医院,死亡率为1-2%,达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开展不停跳搭桥,搭桥加换瓣,搭桥加室壁瘤切除,小切口搭桥,全动脉化搭桥等手术。并在国内率先对危重病人开展急诊冠脉搭桥手术,成功率88%。开展慢性血栓性肺动脉栓塞内膜剥脱术十余例。
开展心衰系统治疗:开展了药物规范化,三腔起搏器、人工心脏支持技术、主动脉内人工气囊反搏以及心脏移植等治疗技术。并开设心衰病房。
坚持生命网工作,转变服务观念:对出院病人或门诊病人,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规范门诊治疗,提高治疗达标率,为病人提供较为完善的随访服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与肿瘤内科是由本部血液科、肿瘤科、京西院区血液与肿瘤科组成。科室共有病床86张(其中普通床位82张,骨髓移植病房4间)。每年收治大量血液和肿瘤患者。科室拥有一支优秀的、年轻而有朝气的人才梯队,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名,包括博士4名,硕士13名。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血液科主要针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专项研究,先后获得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获得各项奖励20余项。2005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成立了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每年诊治全国各地的骨髓瘤患者1000余人次。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标准化诊疗水平,并与美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血液科拥有独立血液实验室2个、共用血液实验室4个。其中浆细胞疾病M蛋白鉴定已成为全国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会诊中心。此外还开展了骨髓染色体检查、荧光原位杂交(FISH)、干细胞培养及冻存、血小板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等多种检查项目。学科带头人陈文明医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系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血液与肿瘤科主任,检验科副主任;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血液学会委员。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1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计划。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1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等3项。
呼吸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称呼吸科)是中国呼吸病学临床、研究与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是教育部呼吸系病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或健康合作中心。创始人翁心植院士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内科学家与呼吸病学家。学科带头人王辰教授是中国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之一。呼吸科目前拥有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1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5名。呼吸科设有14个亚专业组,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业组;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专业组;肺栓塞与肺血管病专业组;临床呼吸生理专业组;肺间质病与纵隔及胸膜疾病专业组;睡眠呼吸障碍与呼吸控制异常专业组;支气管哮喘与呼吸变应性疾病专业组;感染及临床微生物专业组;呼吸系肿瘤专业组;烟草或健康问题专业组;肺移植专业组;呼吸康复专业组;呼吸护理与呼吸治疗专业组;呼吸影像专业组。开设有健康呼吸(即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病、肺间质病、睡眠呼吸障碍、戒烟、慢性咳嗽等专业门诊。
呼吸科目前开放普通病床200余张,ICU病床28张,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所设呼吸疾病会诊中心为全国呼吸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平台,临床呼吸生理实验室是国际奥委会在华确认的*肺功能指定实验室。
近五年来,呼吸科承担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3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17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13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特色诊疗
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诊治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⒉呼吸危重症、呼吸衰竭救治和呼吸支持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⒊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⒋吸烟或健康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教育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
⒌睡眠呼吸障碍专业组;
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外科治疗;
⒎微创手术治疗胸部疾病;
⒏胸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科室专家
王辰 张洪玉 沈雁英 黄克武 郭兮恒 代华平 杨媛华 童朝晖 詹庆元 林英翔 王臻 金晓光 朱娅玲 王雯 张予辉 张鸿 叶俏 翟振国 卜小宁 杨汀 肖丹 翁心植 王晓娟 张黎明 逯勇 徐莉莉 林俊岭
高压氧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于1975年6月正式成立,拥有北京*座、全国第三座*三舱七门高压空气舱群,它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性能一直在中国高压氧医学界处于领先水平。现有医、护、技人员30人。二十年来,治疗病人40余万人次,居国内外首位。全中心承担了医疗、教学、科研及培训工作,学术水平处国内外领先地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几乎与国际高压氧医学事业的发展同步。经过近20多年的不断努力和建设,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高压氧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信息交流和专业人员培训的中心。1991年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主办的《高压氧医学杂志》编辑部设在我中心。自1995年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也设在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主任现由高压氧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高春锦教授担任。中心下设:
1)临床部分:⑴病房:35张病床;⑵门诊,急诊,实验室;⑶常压氧治疗中心;⑷三舱七门高压空气舱群、婴儿舱、透明全氧单人舱(两台);
2)研究部⑴实验室:备有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应毛细血管电泳仪、微透析仪;⑵动物实验舱;⑶资料室;⑷信息中心;⑸其它。a)自1995年至今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设在我中心。b)2000年8月经中华医学会批准,《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由中 心承办。(【2000】医会编字等45号) c)1999年3月经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批准,“高压氧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为1999年*批*继续教育认可项(项目编号:99-03-10-019),由我中心承担办班。d)1999年5月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可培训机构“医用氧舱维护管理人员培训中心”。由我中心承办(质技监锅字【1999】51号)。e)2000年9月经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载人压力容器分技术委员会设在北京市高压氧医学治疗研究中心。f)2000年8月建立中华高气压医学咨讯网。
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目前是国内规模*和较为完善的高压氧医学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机构。
普外科普外科成立于1960年,已经形成整体水平较高、专业分工较细、技术力量强的综合性科室。普外科共有床位93张,医护人员87人。医师34人:包括主任医师11(32.35%)人、副主任医师7(20.59%)人,主治医师9人(占26.47%),住院医师7人(占20.59%),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护士53人:副主任护师1人(占2.33%)主管护师13人(占30.23%)。普外科下设一个普外科门诊、5个普外专业组,包括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腹腔镜微创外科、乳腺疾病、疝与腹壁外科。普外科承担着繁重的门诊、急诊和医疗工作,每年门诊诊治病人7-8万人次,病房收治各种外科病人2000多人次/年,完成各种大中手术1500余例/年;同时负责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任务,还承担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计划普外科培训基地的任务,每年还培养大量的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学习。普外科拥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和北京市医学会的专业学组负责人、委员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培养和拥有博士、硕士20余名。目前累计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863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市卫生局医学创新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我科全体医生将本着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转变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病人满意度。每日在普外科门诊均有专家接诊,为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成立于1958年,拥有病床84张,医师30余名,护士60余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7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名、博士6名、硕士9名。具备较强的临床诊疗、抢救和基础研究实力。妇产科始终坚持三个“一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医德。在规范诊治妇产科各种疾病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妇科内镜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多次举办腔镜手术培训班;产科的危重症抢救综合实力强,是朝阳区危重症抢救中心,产前诊断也逐步开展;妇科阴道镜、计划生育及妇科内分泌各项诊疗技术在国内也处于高精水平。是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妇产科临床药物试验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