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欢迎您 -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echnology,science。university,and,of。
杰出校友/江西理工大学六十年来,江西理工大学已培养输送了各类合格人才四万余杰出校友,他们奋斗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科技与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校友会网发布的《*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 年“*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
在这四万余名工莘莘学子中,有的已成为全国劳动模范,有的已成为国家大型企业、特大型企业的高层领导或高级技术专家,有的已成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学者,有的已成为业绩显著的党政领导干部。
政界科学界企业界其他【,截止2018年】
学术研究/江西理工大学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6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80多项。学校科技服务成效显著,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多年来一直与*铝业集团、*中钢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等100余家国内大中型钢铁、有色金属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有50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6年,万林生教授主持完成的“铵盐体系白钨绿色冶炼关键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继2008年以来,学校第二次以*完成单位获得*科研成果奖。学校先后荣获第十八届*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各1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企服城”荣获“*电子商务行业较具创新奖”。全年发表高档次论文327篇、共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2件、获批软件著作权55项;4篇论文被确定为高被引ESI 3%论文;新增科研项目355项,首次以*完成单位获批国家联合基金项目1项,承担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一级课题1项;获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项;一研究报告获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伟明批示。
科研平台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科研平台、4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还有3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海智计划工作站,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于1958年建校之初即成立,独立馆舍于1977年落成,1998年进一步扩建,本部馆舍面积达1.3万平方米,现全校图书馆系统有3个独立馆舍,红旗校区图书馆、黄金校区图书馆、南昌校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到5.1万平方米。总藏书量240多万册,其中中文图书210万册、外文书刊15万册、期刊合订本17万余册,另有科技资料、硕士论文等;订有中文期刊1200余种,外文期刊57种;还拥有包括图书、期刊在内的40余个中外文数字资源库。图书馆有计算机文献检索中心、电子阅览中心及各类中外文书刊阅览室20个,阅览座位2264个,另外还有254个座位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一座。各阅览室实现全天候开放,每天开放16小时,节假日、寒暑假对读者开放。
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自1999年启动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工程,2002年已全面实现图书资料文献信息的计算机管理,采用妙思文献集成管理系统,并启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程。为了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实现了门禁以及RFID自助借还系统,三校区图书通借通还,实现了图书馆“藏借阅”一站式服务平台。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图书馆始建于二十世纪90年代,建筑面积3300余平方米 ,2013年3月,新建成的占地约23168平方米,集图书馆、办公楼为一体的11层(楼高45.75米)现代化图书信息综合楼正式投入使用。截至2014年1月,藏有各类图书文献近20万册,每年订购中、外期刊近500 种,设有阅览室3间,阅览座位300多个;并可共享校本部各类载体中文期刊近万种,外文期刊7000种,电子图书100多万种,博硕论文数十万篇,以及大量其它电子出版物与数字文献资源。
? 学术期刊
?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ISSN1674-9669)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是江西理工大学主管,江西理工大学和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有色行业科技学术期刊。原刊名为《江西有色金属》创刊于1987年,2010年更名为《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双月刊,大16开本,100页/期,语种为汉语,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9669,国内统一刊号:CN36-1311/TF,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分析、机电、自动化、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原创性学术论文、综合评述等。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为《*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全国自然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CAJ-CD规范》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期刊。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主要获奖有:1996 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科技期刊;1997 年选矿栏目荣获江西省首届期刊优秀栏目奖;1998 年荣获江西省期刊优秀版式三等奖;2000 年荣获全国首届《CAJ-CD 规范》执行优秀奖;2004 年被评为第二届江西省优秀期刊奖重点期刊;2008 年荣获第三届江西省优秀期刊三等奖。2010年江西省科技期刊评估优秀期刊。2012年荣获教育部第四届*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有色金属出版物奖(期刊奖)二等奖以及江西省第四届优秀期刊二等奖,同时“冶金·材料”栏目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2013年荣获“*科技核心期刊”称号。
根据*知网发布的2015年版《*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复合影响因子由2014年的0.755增至1.016,增幅高达34.6%,在全国“TF冶金工程技术”类77种期刊中,影响力指数(CI值)位居第14位。
《钨科技(英文)》(英文译名:Tungsten Technology)
2018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文,同意创办《钨科技(英文)》(英文译名:Tungsten Technology)期刊,批准由我校担任主要主办单位,*有色金属学会为第二主办单位,出版单位为《钨科技(英文)》编辑部(为江西理工大学内设机构),这标志着我校创办英文期刊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钨科技(英文)》期刊成功获批,不仅在我校期刊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更是实现了江西省英文期刊零的突破,其成功创办填补了江西省英文期刊的空白。
我校创办的《钨科技(英文)》(英文译名:Tungsten Technology)暂定为季刊,办刊宗旨主要为繁荣钨业学术研究,加强钨业国际学术交流,推动钨业科学理论发展、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我国在国际钨业界的话语权,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精尖人才,推动钨业技术升级,促进钨业可持续发展。主管单位为江西省教育厅,主要刊登涉及钨行业的采矿、选矿、冶炼、分析、机电、自动化、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国内外钨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工程技术实践和较新研究成果的原创性论文。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ISSN 2095-3046)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是江西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80年12月,创刊名《江西冶金学院学报》,1989年改为《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年改为《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大16开本,每期100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46,国内统一刊号:CN 36-1289/TF。国外邮发代号为:7055BM。根据《2012年*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报道,《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复合影响因子已达0.584。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先后三次获全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8年在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新闻出版局联合组织的江西省高校学报评估中被评为江西省高校优秀学报;2011年,学报还喜获教育部授予的“*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以自然科学为主,包括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部分的主要征稿范围:化学环境、土木测绘、机械电气、控制信息、数学物理等;社会科学部分的主要征稿范围:思政研究、有色金属文化研究、经济管理、法学研究、教育管理、心理健康等。为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对*、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给予优先刊登,并实行优稿优酬政策。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为RCCSE*核心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剑桥科学文摘》之《工程材料文摘》(CSA/EMA)来源期刊 。
【】
学术交流学校与冰岛大学合作开展环保、功能材料及铝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研究,指导阿克雷利大学建立冶金系,学校科技代表团在冰岛访问期间,受到冰岛总统柯雷姆松及教育部长奥立齐的接见和赞赏;与印度尼西亚BBIM公司建立了科研信息互通机制和全面技术合作开发平台;承担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卢旺达“钽铌氧化物制备中的钨回收工艺设备系统技术开发”、越南“褐铁矿磁化熔烧及磁选工业生产技术开发”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加拿大劳伦森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等25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本硕生互换、合作办学等国际联合培养项目。学校为海外留学生接收院校,共招收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语言、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学习。学校获批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共计举办 夏(冬)令营项目和“海外教学项目19个,教授3000余名学生。2015 年获国家汉办批准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教授学生一千余人,文化受众达8000余人次。2017年获批与旁遮普大学合作举办“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为全省*境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开启了高校、孔子学院、企业为培养本土技术性人才进行三方合作的新模式,为国内高校开展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以及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新范例。这些学生将成为“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坚力量。
学校还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技术等技术开展科研合作,共建中外高温过程实验室;承担了“用DENKA BLACK Li 导电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的合作研究”(日本)、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赞比亚)、“含砷硫难处理金矿金提取工艺研究”(*)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