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校内公告。高校大学,教育网站,学术活动,莆田学院。
学术研究/莆田学院实训室开展开放式酒店见习活动,实行全真模拟经营活动,通过营造完全仿真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与管理能力。见习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运用市场调研、宣传促销、菜单设计、产品制作和信息管理等综合技能和知识。通过学生自主经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积累其社会经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更快适应社会工作,培养创业精神打下基础。建设中的酒店管理软件、餐饮服务与管理软件不仅跟踪较新酒店管理理念与酒店管理方法,同时也为本专业教师学生的教改科研活动提供物质基础。
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室前身为前厅客房实验室,初建于1996年,于2005年进行扩建,面积由原来的110m2增加到总面积248m2,并改名为客房服务与管理实训室,是按旅游涉外星级酒店的标准进行设计布局,拥有2套套房,包括6个三
星级标准客房所需全部设备和物品。可满足《前厅与客房服务技能训练》、《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情景英语》、《商务礼仪》和《酒店见习》等课程的教学需要。兼具教学、第二课堂、竞赛活动培训、客房接待入住等多种功能和用途。
实训室还开展开放式客房见习教学活动,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全面负责实训客房的对外经营及管理,通过校内外接待和服务,使学生能在实践中更加熟练的掌握前厅和客房服务的技能和技巧,进一步了解前厅与客房的职能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酒店客房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系统全面掌握前厅接待服务、客房服务、清洁的基本技能、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不断深化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酒店专业素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空间。
会计模拟实验室始建于1998年2月,2005年8月扩建。现有建筑面积80平方米、座位50个,还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会计办公桌椅、教师桌、实物投影仪、装订机、文件柜、手工操作用的凭证、账簿、报表和会计科目章等实验设备及用品。会计模拟实验室主要承担本院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任务。学生可根据给定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练习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各种会计报表,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以及凭证和账薄装订、归档及操作技能。通过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对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务操作熟练、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管理综合实验室于2005年建立,现有用房面积160平方米,拥有两间分室。本室为管理类综合实验室,面向管理学院各专业开放,拥有电脑、服务器、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和各类管理模拟实训软件,资产总值约120万元,为实验教学提供软硬件技术支持。同时配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可承担《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人才测评与选拔》、《网络营销》、《电子政府》、《市场营销综合模拟》、《财务管理软件运用》等管理类各专业的实验课程及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学生可以在模拟的开放平台上模拟企业管理和实践的诸多环节,包括B2B和B2C的交易、CA认证、网上结算、物流配送、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报表处理、财务分析、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政府电子政务处理等的实际流程和操作,并学习掌握建设和维护网站的相关技术。学生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实际动手操作,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具备今后参加实际工作的能力。
校园占地面积1666.8亩,规划建设中的新校区占地3060亩。校舍建筑面45.4万平方米,教学实验用房3万平方米。实验室38个,其中省级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亿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300多万册。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184个,其中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直属附属医院1个,非直属附属医院3个,教学、实习医院38个。
师资队伍:现有现有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767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73人,副高职称教师279人,高职比45.9%;硕士、博士学位教师505人,占65.8%。工、医、管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1.5%。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9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4人。
教学改革:学校是教育部、卫生部*批“*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单位。实施“*工程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省级精品课程41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4项;省“提升计划” 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5项、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60项。2013年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各8项。近两年来,在BIM软件建模大赛、英语竞赛、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建筑结构设计大赛、临床技能操作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115项,省级190项。特别是,连续两届蝉联“全国高等院校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总冠军;在第23届“时报金犊奖”及妈祖文创设计大赛中,获金、银、铜等一半以上的奖项。首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全国执医资格考试通过率为59.68%。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96%。
科研工作:现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校级专业硕士培育点;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2个校级科研机构,13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校级高教研究科研创新团队。2002年以来,全校共承担校外各级各类科研立项项目838项,其*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 156项,资助总经费6340多万元。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787篇,其中,中文核心刊物725篇,被SCI、EI、ISTP收录290篇;出版各类著作、教材等226部。
合作办学:与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协作关系。与*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莆田市委宣传部、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西门子(*)公司、万好国际集团、赛得利(福建)纤维有限公司等15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与美国新奥良大学、英国邓迪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10多个国外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师生出国(境)访学、研修频繁。作为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与台湾实践大学、明道大学、嘉南药理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弘光科技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拥有文、理、工、医、管、教、艺、体等门类56个本、专科专业。现有教学仪器设备6029多万元,馆藏图书70.5万册,国内外期刊2031 多种。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包括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网络中心(千兆以太网)】、实训中心(包括9个实训场室)和电工电子基础、EDA、生物工程综合、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人体解剖学综合、土木工程综合、护理学综合、药学综合等专业实验室,附属医院2个、教学医院22个、实习医院18个以及1个软件人才培养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3000人。学校体育文化设施齐全,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教师220多人,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200多人,还常年聘请近20位外籍教师来校担任教学工作。校际交流活跃,经常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院士来校讲座,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近十年来,我校有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出版各种著作、教材160多部,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500多篇。
2010年9月,德国BSK 国际大学教育机构执行总裁凯尔·费德勒、弗里德海姆·艾克及夫人雷克娜·艾克来莆田学院参观访问,并与莆田学院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书。
莆田学院关于第五年度再次推荐优秀学生进入“中德高校合作培养应用型德制工程师项目
根据该院与德国BSK国际大学教育机构签订的《中德教育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2014-2015学年度该院莆田院将第五年度再次推荐优秀学生进入“中德高校合作培养应用型德制工程师项目”。入选的学生将正式进入该项目的中德双方培养单位跨国学习,学生在德国学成毕业后将按照德国工程教育体制完成硕士学位与注册工程师的无缝对接,成为德国制式的硕士学位文凭工程师,德国制式的工程师已得到国际互认,具有在欧洲和国际上从业的职业资格。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项目的德方培养单位(德国 大学)
二、维尔道工程应用技术大学 2.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3.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二.本项目在德国学习的学制规定
三、德制工程师培养模式是世界工程教育领域公认的两大成功模式之一,也是“德国制造”领先全球的根本原因之一。德制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与其它国家工程师培养模式 较大不同点的在于,它不是培养后备工程师的教育体系,而是直接培养成品工程师的高等工程教育系统。本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德国制式硕士文凭工程师,这一人才培 养规格决定了入选学生在德国必须本硕连读,学生在德取得学士学位后必须续读硕士学位课程至取得硕士学位文凭工程师为止。本项目学生在德国学习实行完全学分 制,不设较高年限,学分修满即可获得学位。
三、报名参加推荐的学生的部分条件1、我院2012级属于本项目德方培养专业 对应专业范围的学生,其后年级有关专业学生,经本院同意可作为本项目预报名的学生对象,预报名的学生可自愿参加 项目安排的*境内200课时德语培训,可在德语培训课程结束后,向德方申请提早选拔。提早选拔将在其入学本院第四个学期内由德方实施。
1、请各相关院系部给予重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该通知向所有学生公布。
2、符合条件有意赴德深造的学生请向所在系部提交以下书面材料报名参加推荐:
五,报名地点:莆田学院李文正国际交流中心
六、有关德国各专业领域的 教育科研详情可登录 “德国与我”网上展厅,并可下载附件二:《德国及德国高等教育简况》了解德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更多详情请到莆田学院校对外合作交流处査阅:《关于中德 高校合作培养应用型德制工程师的项目书若干问题解答》等项目相关文件。
学校以跨越式发展的思维探索国际化办学思路,为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以学科为框架背景,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适应,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并且选择本科层次的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社会急需专业作为重点突破,举办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外合作班”,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成为我校的特色专业,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中起龙头作用。以上两个专业“海外合作班”经费得到世界著名银行家、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博士的鼎力资助,自2002年开始每年各招一个海外资助班,入学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英语强化训练。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采用国外高校通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并聘请美国、加拿大等国内外教授授课。在毕业时选拔若干名品学兼优并愿意学成后回国服务的学生到国外高等院校继续攻读学位。同时,学校还与东南大学签订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从2004年开始从相关专业中选派若干名优秀学生前往东南大学插班学习。此外,学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层次“英语(国际商务)”专业重点班,部分主干课程聘请美国和加拿大专业教师授课,重点加强全英语背景下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商务训练。上述有关专业学生四个学年收费按国家规定收取。
学校以跨越式发展的思维探索国际化办学思路,为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以学科为框架背景,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适应,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并且选择本科层次的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社会急需专业作为重点突破,举办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外合作班”,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成为我校的特色专业,在学校的全面发展中起龙头作用。以上两个专业“海外合作班”经费得到世界著名银行家、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博士的鼎力资助,自2002年开始每年各招一个海外资助班,入学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英语强化训练。专业主干课程主要采用国外高校通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并聘请美国、加拿大等国内外教授授课。在毕业时选拔若干名品学兼优并愿意学成后回国服务的学生到国外高等院校继续攻读学位。同时,学校还与东南大学签订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从2004年开始从相关专业中选派若干名优秀学生前往东南大学插班学习。此外,学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层次“英语(国际商务)”专业重点班,部分主干课程聘请美国和加拿大专业教师授课,重点加强全英语背景下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商务训练。上述有关专业学生四个学年收费按国家规定收取。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学分制管理,开设了百余门选修课,加强学生计算机开发和应用能力、外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增强就业的适应性。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定期举办科技节、艺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建有学生党、团校以及70多个协会,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学校重视教书育人和优良学风建设,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莆田学院作为“妈祖故里”的较高学府,有责任为推动妈祖文化研究、弘扬妈祖文化精神作出贡献。为此莆田学院图书馆从二○○二年开始成立了课题组,针对妈祖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工作,现已取得初步成果,特制作“妈祖文化资料库”,其中包含“妈祖文献书目库”和“妈祖文献全文库”两部分。在书目方面,现已收录四千多条数据,由古代和现代两部分组成,古代文献资料分“专著、档案、碑文、诗词、笔记、史料、方志”八大类,收录两千多条数据;现代文献资料分“专著(以整个出版物为记录单元)与题录”两大块,其下再各自依内容细分,收录两千多条数据。在这些书目数据的基础上我们也掌握了部分全文资料,但出于版权问题,目前只能是部分上网,且在我校校园网内使用,有检索意向者可与我馆联系,希望能为各位学者提供较好的服务,也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以资料的互惠互利为原则,共同努力,使“妈祖文化资料库”更趋完善。
学校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培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博士工程”、“名校进修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等,坚持“外引”、“内培”与“柔性聘用”并举,努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服务地方:学校依托莆田学院政产学研领导小组平台,大力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工作。通过举办“莆田学院产学研对接会”、参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途径,积极推介、对接科研成果。成立9个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3支服务地方团队,积极与政府、企业开展工艺美术、信息技术、机电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成立妈祖文化研究院、莆仙文化研究院,积极推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先后获批设立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福建省高等学校妈祖文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国家、省级研究机构,成为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的挂靠单位和会长单位。福建省高校妈祖文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获评为省高校优秀社科研究基地。承办海峡论坛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主办“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承担每年一次的妈祖祭典表演,为莆田市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做出了积极贡献。 (数据统计截止2014年5月)
学校将秉承“厚德、博学、弘毅、*”的办学精神,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办成有特色、上水平的综合性大学。